裴邃(?—525年6月7日至6月14日之间),渊明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南齐、北魏、南梁官员。

生平

裴邃是曹魏冀州刺史裴徽七世孙[1][2][3],祖父裴寿孙跟随刘裕迁居于寿阳县,历任前军长史、庐江郡太守,父亲裴仲穆是南齐骁骑将军[4]

裴邃虚龄十岁时就会写文章,擅长《左氏春秋》。南齐建武初年,豫州刺史萧遥昌引荐他担任主簿。寿阳县有一座八公山庙,萧遥昌为庙树立碑石,让裴邃撰写碑文,裴邃写的碑文深受称赞和欣赏。裴邃考中秀才后,在对策考试中名列前茅,出任奉朝请[5]

萧宝卷登基后,始安王萧遥光出任抚军将军扬州刺史,他引荐裴邃出任参军。后来萧遥光失败,裴邃回到寿阳县,正遇到刺史裴叔业献出寿阳县向北魏投降,豫州的豪族全部被驱逐劫掠,裴邃于是跟着大家向北迁徙。魏宣武帝非常看重裴邃,任命他出任司徒属中书郎魏郡太守。北魏派遣王肃镇守寿阳时,裴邃坚决请求跟随王肃前往,暗中计划回到南方。天监初年,裴邃自己逃出北魏回到南梁,被任命为后军谘议参军。裴邃自己要求到边境去效力,于是又获任命出任辅国将军庐江郡太守。当时北魏将军吕颇率领五万军队突然来进攻庐江郡,裴邃率领自己的部下抵抗,击败了魏军,加右军将军[6]

天监六年,魏军攻钟离(今安徽凤阳),高祖诏令韦睿解救钟离。冯道根与裴邃等奋勇杀敌,魏军大溃,史称钟离之战。普通六年,攻下新蔡和郑城(今河南颍上)。又在寿阳击败元琛长孙稚,普通六年(525年)五月,裴邃在军中去世[7],朝廷追赠侍中左卫将军,赐鼓吹一部,晋爵为夷陵侯,增加食邑七百户[8],谥号[3]

裴邃平时少言寡语,不苟言笑,思想深沉有谋略,为政宽和开明,能得到士兵的衷心拥护。裴邃为人端方正直有威仪,将军官吏们敬畏他,很少有人敢犯法。等到裴邃去世后,淮河、淝水间的人民没有不流泪哭泣的,他们认为如果裴邃没死,洛阳也足以攻克[9][10]

谥号

《梁书》和《南史》都记载裴邃谥号烈,裴邃的儿子裴之礼谥号壮,然而裴邃孙子裴政的墓志却记载裴邃谥号壮,裴之礼谥号毅[2][3]

家庭

兄弟姐妹

  • 裴髦,南梁中散大夫

子女

  • 裴之礼,南梁壮勇将军、少府卿、夷陵毅侯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