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 缩写为Mbn)是一类由核糖体合成的翻译后修饰,其特征是特定的半胱氨酸残基被修饰成恶唑酮-硫代酰胺基团[2]。分子式为C45N12O14H62Cu,分子量为1216 Da[3]。根据系统发育分析被分为五大类(groups Ⅰ–Ⅴ)[2] 。Mbn对铜离子具有高度亲和性,在甲烷氧化菌的铜稳态生理调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最早发现于甲烷氧化菌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OB3b中,也发现存在于多种非甲烷氧化细菌中[4][5]

Thumb
Mbn OB3b. PDB 2xji[1]

甲烷氧化菌素具有铜螯合特性、氧化酶活性[6]、解汞毒能力以及抑菌作用等[2]。被认为在治疗铜代谢相关疾病、细菌感染性疾病等方面具有潜在开发价值[2]。研究证实Mbn能够高效收集以支持甲烷氧化反应,并且直接调控甲烷氧化的铜开关[7]

生物合成机制

甲烷氧化菌素的生物合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Mbn的生物合成涉及多个基因的参与,主要包括MbnA、MbnB、MbnC等基因和相应的酶。[2]

Mbn的生物合成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2]

  1. MbnA基因编码的酶催化Mbn的前体肽的合成
  2. MbnB基因编码的酶参与Mbn的后翻译修饰,包括恶唑酮-硫代酰胺基团的形成
  3. MbnC基因编码的酶参与Mbn的后续修饰和成熟过程。

在这些生物合成步骤中,MbnAoxa和MbnBC的催化作用是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酶促产物的关键步骤。但是Mbn前体肽的切除机制以及不同菌株中Mbn生物合成的差异性等仍待了解[2]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