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兰斯凯
南非班圖斯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特兰斯凯共和国(阿非利卡语:Republiek van Transkei,英语:Republic of Transkei,科萨语:iRiphabliki yeTranskei),通称特兰斯凯,是一个位于南非东开普省的地区,在1976年至1994年期间为未被承认的国家。特兰斯凯是班图斯坦(为特定种族人士预留的区域),并作为一个名义上独立的议会民主制国家来运作。其首都为乌姆塔塔(于2004年改名为姆塔塔)[2]。
特兰斯凯共和国 iRiphabliki yeTranskei | |||||||||
---|---|---|---|---|---|---|---|---|---|
1976年—1994年 | |||||||||
格言:iMbumba yaManyama(科萨语) “团结就是力量” | |||||||||
国歌:Nkosi Sikelel' iAfrika 《天佑非洲》 | |||||||||
地位 | 班图斯坦 (名义上的议会民主制) | ||||||||
首都 | 乌姆塔塔(今姆塔塔) | ||||||||
常用语言 | 科萨语(官方语言) –法律生效需要塞索托语与英语翻译 –允许南非语在行政及司法方面使用¹ | ||||||||
领袖 | |||||||||
• 1976年–1987年 | 凯泽·达利沃恩加·马坦齐马酋长 (名义上为议会民主制,实际上为一党专政) | ||||||||
• 1987年–1994年 | 班图·霍罗米萨 (军事统治) | ||||||||
立法机构 | 议会 | ||||||||
• 议会 | 总统联同国民议会 (免于司法复核)² | ||||||||
• 国民议会 | 最高酋长 70区酋长 75名民选国会议员³ | ||||||||
历史 | |||||||||
• 自治政府 | 1963年5月30日 | ||||||||
• 名义上独立 | 1976年10月26日 | ||||||||
• 中断外交关系 | 1978年 | ||||||||
• 政变 | 1987年 | ||||||||
• 政变失败 | 1990年 | ||||||||
• 解散 | 1994年4月27日 | ||||||||
面积 | |||||||||
1980年[1] | 43,798平方公里 | ||||||||
人口 | |||||||||
• 1980年[1] | 2,323,650 | ||||||||
货币 | 南非兰特 | ||||||||
| |||||||||
1. 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Transkei 1976, Chapter 3, 16/Chapter 5, 41 2. 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Transkei, Chapter 5, 24(4): "No court of law shall be competent to inquire into or to pronounce upon the validity of any Act." 3. 28 electoral divisions; number of MPs per division in proportion to number of registered voters per division; at least one MP each |
特兰斯凯是南非种族隔离政策与“分开发展”的重要先例以及历史性转折点;是四个名义上为独立国家的班图斯坦当中首个宣布“独立”于南非的。在特兰斯凯存在期间,其始终是一个未被国际承认、外交孤立以及政治不稳定的事实上一党制国家。特兰斯凯曾经一度中断与南非间的关系,而南非则是唯一承认其为法律实体的国家。1994年,特兰斯凯重新并入南非,成为东开普省的一部分。
历史
南非政府将该地区设为开普省科萨人的两个“家园”之一,另一个为西斯凯;在1963年,特兰斯凯获得名义上的自治权。虽然第一次选举受到民主党的质疑,民主党的创始人维克托·波托反对班图斯坦独立的概念[3],而选举最终亦由该党胜出,但政府却是由特兰斯凯国家独立党组成的。在地区议会的109名议员当中,45名议员由选举选出,而另外64名议员则由官守议员担任[4]。
特兰斯凯于1976年成为名义上独立的国家,其首都位于乌姆塔塔(今姆塔塔),起初该实体仅获南非承认,而后来则获“特博文西四国”其他名义上独立的班图斯坦承认。凯泽·达利沃恩加·马坦齐马酋长担任特兰斯凯总理到1979年,其后他转为担任总统职务直至1986年为止。
南非总理巴尔萨泽·约翰内斯·沃斯特透过提及每个人都有完全控制自己事务的权利来证明“特兰斯凯的独立宣言是正确的”,并希望“特兰斯凯及其领导人在未来的道路上获得上帝最丰富的祝福”[5]。
非洲人国民大会当时发布的新闻稿拒绝承认特兰斯凯的独立,并谴责其“旨在巩固种族隔离的非人道政策”[6]。在第三十一届会议期间,联合国大会在A/RES/31/6 A号决议中将特兰斯凯的“假独立”称为“无效”,重申其实际是南非包装下的“种族主义政权”,并呼吁“所有政府拒绝以任何形式承认所谓独立的特兰斯凯”[7]。一篇在《时代杂志》发表的文章认为,尽管在理论上,特兰斯凯宣布独立为“自由黑人国家”,但马坦齐马却是统治一党制国家的独裁者。他禁止本地反对党,并以南非政府补贴的价格为自己和家人购买农田[8]。
1976年,马坦齐马出版了《我的独立方式》,他在这本书指出真正的解放只能透过黑人国家联盟来获得;他将特兰斯凯形容为一个积极的先例,并认为非国大选择的解放斗争不会成功[9]。
联合国安理会支持不承认特兰斯凯的举动,并在第402号决议(1976年)中谴责南非透过关闭与莱索托的边界来迫使莱索托承认特兰斯凯。
在特兰斯凯存在期间,其经济始终依赖于较大的邻国,当地人口被招募成为南非兰德矿山的工人[10]。
1978年4月10日,由于领土争端[11],马坦齐马宣布特兰斯凯将中断与南非的所有外交关系[12],包括单方面退出两国政府之间的互不侵犯条约,并下令借调到特兰斯凯军队的所有南非防卫军军人都应该离开。这形成了一个国家拒绝与唯一承认其地位的国际公认国家打交道的独特情况。很快,马坦齐马就因为特兰斯凯依赖南非的经济援助而退缩。
在马坦齐马统治期间,他任意逮捕国家官员和记者;在1979年底,马坦齐马以“侵犯总统尊严与伤害其声誉”为由拘留了新成立的民主进步党的领导人——即泰姆布人国王以及种族隔离反对者萨巴塔·达林岱波[13]。达林岱波流亡至赞比亚,这举动标志着特兰斯凯官方反对党政治的终结[3],在1981年选举中,执政的特兰斯凯国家独立党再次当选,获得100%民选议席[14]。
1986年2月20日,面对南非指控他的腐败证据,马坦齐马被迫退休,转为担任总统。马坦齐马的兄弟乔治接替他成为特兰斯凯总理。在一段时间内,凯泽·马坦齐马仍然被视为特兰斯凯的实际统治者[15],但很快两人之间就出现不和,1987年,凯泽被暂时扣留在特兰斯凯监狱内;获释后,他被限制留在加马塔内。
长期以来,作为一个更大、更富裕以及更多人口的实体,特兰斯凯一直寻求吞并西斯凯,1987年,为了迫使两个班图斯坦合并[16],特兰斯凯对西斯凯进行了一系列军事袭击[17][18],试图控制西斯凯,并攻击领导人伦诺克斯·塞贝家中的大院,目标明显是将他当作人质。南非政府对此事进行干预,以警告特兰斯凯政府[17]。
1987年10月,特兰斯凯防卫军的班图·霍罗米萨将军迫使总理乔治·马坦齐马辞职与流亡[19][20],然后又在同年12月推翻了马坦齐马的继任者——总理斯特拉·希乔[21]。霍罗米萨成为国家元首[22],从那时起,特兰斯凯就实际上与非洲人国民大会结盟,并为非国大的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1990年,霍洛米萨本人避开了一次失败的政变,当他被问及对手的下场时,霍洛米萨声称他们在随后与特兰斯凯防卫军士兵的战斗中死亡[23]。后来,那些对失败政变负有责任的人被发现只是受了轻伤,但他们之后未经审判就被处决[24]。
特兰斯凯政府参与了新南非的多党谈判会议。1994年4月27日,特兰斯凯重新并入南非,成为东开普省的一部分。
政府与政治
特兰斯凯政党[3] | |
---|---|
民主党(DP) | 1976年–1979年 |
特兰斯凯国家独立党(TNIP) | 1976年–1987年 |
新民主党(NDP) | 1976年–1979年 |
特兰斯凯人民自由党(TPFP) | 1976年–1979年 |
特兰斯凯国家进步党(TNPP) | 1978年–1979年 |
民主进步党(DPP) | 1979年–1980年 |
在名义上,特兰斯凯共和国是一个议会民主制国家,允许建立多党制。在特兰斯凯存在期间,有六个不同的政党分别在不同时段登记参加选举[3]。直至1987年军事政变为止,特兰斯凯国家独立党一直是执政党,而特兰斯凯人民自由党则为官方反对党。由于特兰斯凯人民自由党的创始人克伦威尔·迪科曾经是执政党党员,而且持续支持总统马坦齐马的政策,这使人们普遍认为,马坦齐马本人给人一种自由选举的印象,但实际上并没有选举[3]。至于其他存在的政党则从未在议会中拥有任何代表。
根据《特兰斯凯宪法》,议会由总统联同国民议会组成,其法律和立法决定不受司法复核的影响[25]。其中75名议员是通过将特兰斯凯领土划分为各区,由每区内的人民投票选出。而其余议员则为未经选举的最高酋长以及当然首领,他们管理下的每个区的人数均会被载入宪法[26]。
随着共和国建立,国家公民是由持有特兰斯凯前领土公民身份的人组成。由于《特兰斯凯宪法》是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个人在此事上别无选择;对于未来,宪法提出了血统主义以及属地主义两种公民身份法规以供选择。无论一个人的出生地在哪里,公民身份都是遵从父系制度而形成的;此外,在共和国境内出生的任何个人都有资格获得公民身份,但不包括其父亲持外交豁免权,或者是被视为非法移民且其母亲为非公民的人[27]。在出生时,公民不允许持有双重国籍,在法律上放弃一个人的公民身份是可行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却会使个人成为无国籍人士。实际上,尽管存在例外,但该法规创造了几乎同质的科萨族人口。
地理与人口
特兰斯凯由三个不连续的部分组成,总面积为45,000平方千米(17,000平方英里)[29]。北部与乌姆塔威纳河接壤,而南部则与大凯河接壤,面积最大的主要部分与印度洋以及德拉肯斯堡山脉接壤,至于包括内陆国家莱索托在内的部分地区则作为其东部与西部边界。另外两个较小的部分位于南非内陆,与主要部分分隔开。其中一个较小部分位于西北部,毗邻沿着莱索托西南部的奥兰治河,而另一个则位于东部的乌姆济姆库卢地区,每个地区都反映了殖民地时期指定的部落地区,当中科萨人占主导地位。该地区大部分为山区,不适合农业[30]。
导致特兰斯凯与南非两国关系破裂的领土争议是一块名为东格里夸兰的领土(其位于特兰斯凯的主要部分与东部之间,其北部边界位于莱索托边境)。南非将东格里夸兰置于开普省管辖,而不是特兰斯凯,从而使其成为开普省的一块飞地[31]。
大多数人口说科萨语,根据《特兰斯凯共和国宪法》,科萨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唯法律必须翻译成塞索托语与英语才能生效,而南非语则允许用于法庭诉讼及其他行政目的[32]。此外,特兰斯凯北部成千上万的居民会说一种混合恩古尼语与塞索托语的小型语言,名为普地语。
关于居民人数的数据存在冲突。根据南非百科全书,在1960年至1970年间,特兰斯凯的总人口从2,487,000人增加到3,005,000人[33]。在1982年,估计人口的数字约为2,300,000人,当中约有400,000名公民永久居于境外。拥有欧洲血统的人数不足10,000人,整个人口的城市化率约为5%[29]。
安全部队
特兰斯凯防卫军于1976年10月成立,规模约2,000人,其中包括一个步兵营以及一个有两辆轻型运输车与两架直升机的空军联队[34]。直至1993年,部队人数已增加到4,000人[35]。南非防卫军提供初步培训[36],尽管外交孤立,但特兰斯凯政府还是接受了以色列反叛乱专家的建议与合作[37]。Armscor/Krygkor是其主要的武器供应商。
在中断与南非的所有外交关系后,总统马坦齐马宣布一个未具名法国财团的国际机场建设计划,以便“来自其他国家的武器与部队”进入特兰斯凯的同时,亦不会触及南非的土地,但他没有详细说明这些资源的来源[38]。
在1994年解散前的最后几天,特兰斯凯警方共有4,993名警察,在全境共61个警察局内展开工作[39]。
随着特兰斯凯于1994年解散,特兰斯凯防卫军及特兰斯凯警察分别被并入南非国防军及南非警察局。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