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怪翼龙(学名:Maaradactylus)是古魔翼龙科翼手龙亚目翼龙的一个属,化石发现于巴西东北部早白垩世(阿普第阶至阿尔布阶)的罗穆阿尔多组。
河怪翼龙属 化石时期:
| |
---|---|
自然生物多样性中心展出的斯氏河怪翼龙骨骼重建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目: | †翼龙目 Pterosauria |
科: | †古魔翼龙科 Anhangueridae |
属: | †河怪翼龙属 Maaradactylus Bantim et al., 2014 |
模式种 | |
†克氏河怪翼龙 Maaradactylus kellneri Bantim et al., 2014
| |
其它物种 | |
| |
异名 | |
发现
河怪翼龙是根据圣安娜杜卡里里古生物博物馆(Museu Paleontologico de Santana do Cariri)标本MPSC R 2357所命名,为2010年在巴西阿勒莱皮盆地塞阿拉州圣安娜-杜卡里里早白垩世阿普第阶至阿尔布阶时期的罗穆阿尔多组发现的一个颅骨、寰椎及枢椎。该属由雷南·班廷(Renan Bantim)和同事于2014年描述,模式种是克氏河怪翼龙(Maaradactylus kellneri)。属名命名自玛拉(Maara),在卡里里人的传说中,她是一位酋长的女儿,被魔法变成一只生有长牙的河怪并吞噬渔民。后缀~dactylus在翼龙学名中相当常见,源自希腊语δάκτυλος/daktylos,意为“手指”,意指这类动物修长的(第四)翼指。种名致敬巴西最著名的翼龙专家亚历山大·克尔纳(Alexander Kellner)。[2]
2019年,梅根·雅各布斯(Megan L. Jacobs)和同事将之前归入古魔翼龙的物种斯氏残喙翼龙(Coloborhynchus spielbergi)重新归入河怪翼龙。[3]该物种由安德烈·韦德梅杰尔(André J. Veldmeijer)以侏罗纪公园导演、电影制作人斯蒂芬·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的名字命名。[4]其正模标本是从桑塔纳组罗穆阿尔多段阿尔布阶时期的一块石灰岩中清修出来,自1992年以来一直是荷兰莱顿自然生物多样性中心收藏的一部分。[5]其复制品在博物馆的某展览上展出。
描述
河怪翼龙拥有桑塔纳群最大的古魔翼龙科颅骨之一,据此推测其翼展长约6米(20英尺)。这种古魔翼龙科还有一个沿前颌骨中线延伸的较高嵴,前者构成了上喙骨大部分区域并提供上颚35对牙齿的安置。[2]
以前的斯氏残喙翼龙(后更名为斯氏古魔翼龙)即今斯氏河怪翼龙,其扩张的上颚及下颚末端生有类似近亲鸟掌翼龙科的圆形嵴。[6]然而,与在鸟掌翼龙科许多属中观察到的坚固的方形头冠不同,其吻颚更细且呈匙形,头冠从上到下都很薄,这两个特征在古魔翼龙科物种中很常见,在古魔翼龙身上尤为典型——一些研究者就曾将斯氏河怪翼龙归入该属。与其它鸟掌翼龙科一样,牙齿尺寸及所指方向沿下颌轮廓存在相当多的变化。斯氏河怪翼龙的这种牙齿模式被描述为更近似于古魔翼龙而非脊颌翼龙。[3]
分类
雅各布斯等人2019年的版本发现河怪翼龙作为古魔翼龙几个物种的姐妹群而处在古魔翼龙科中。其分支图位于上方。[3]博里亚·霍尔加多(Borja Holgado)和罗德里格·佩加斯(Rodrigo Pêgas)2020年一项研究发现河怪翼龙是西阿翼龙的姐妹群,两者均属于古魔翼龙亚科。分支图位于下方。[7]
版本1:雅各布斯等人(2019年)。
|
版本2:霍尔加多与佩加斯(2020年)。
|
参见
- 翼龙列表
- 翼龙类研究历史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