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氯氟烃(英语:Chlorofluorocarbons,簡稱CFCs),又称氟氯烃、氯氟碳化合物、氟氯碳化合物、氟氯碳化物[1][2]、氯氟化碳,是一组由氯、氟及碳组成的卤代烷。
因为低活跃性、不易燃烧及无毒,氯氟碳化合物被广泛使用于日常生活中。其中氟利昂是包括二氯二氟甲烷在内的数种由科慕生产之卤碳化合物的商标名称。
氯氟烃由一群以托马斯·米基利为首的美国科学家于1928年人工合成,用作冷藏器的冷冻剂(雪种),因为过往的冷冻剂(例如氨及二氧化硫)都易燃或有毒。
其后,氯氟碳化合物被广泛使用,直至20世纪末科学家意识到氯氟碳化合物的害处为止。
氯氟碳化合物由一个烷烃经卤化反应(自由基取代反应)与氟、氯分子结合而成,而烷烃的氢原子会被氟或氯原子所取代;仍有氢原子未被取代的则称为含氢氯氟烃(HCFCs)。
由于氯氟碳化合物无味、无易燃性、无毒性、无腐蚀性及相当稳定,所以用途广泛。
液态氯氟碳化合物通常被加进喷漆及杀虫剂等压缩喷雾的容器。当使用者使用压缩喷雾时,容器内的压力会降低,导致液态氯氟碳化合物气化,令内里的液体喷射出来。
用作冷冻剂的氯氟碳化合物,称为氟利昂。氟利昂气化时吸收大量内能,令附近环境变冷,所以成为冷藏器(例如冰箱及空调)的冷冻剂。
部分使用后的氯氟碳化合物上升到同温层(平流层底部)。由于其低活跃性、低生物降解性及不溶于水,氯氟碳化合物很难被分解。氯氟碳化合物在太阳的紫外线照射下会分解出氯自由基,破坏臭氧层。[3]由于此等破坏是连锁反应,故威力相当惊人。据估计,一个氯原子数个月就可以使近十万个臭氧分子消失[1]。
由于氯氟碳化合物对臭氧层的破坏日益严重,故多个国家于1987年9月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蒙特利尔议定书》,分阶段限制氯氟碳化合物的使用。由1996年1月1日起,氯氟碳化合物正式被禁止生产。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