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被今人称为商部族[1]商民族商族[2][3][4][5]殷族商部落,是建立商王朝的一个人群,为汉族先民的一支,主要活动区域为中国黄河流域。商王武丁之后商人活动区域在豫北洹水殷墟山东牧野之战后,商人一部分被周朝消灭,一部分并入周朝的匽侯(燕国)、宗周等,周初在中原一带仍有商朝遗民居住,如周朝封建的宋国。其旁支孤竹国在被燕国所灭后,部分人群移居宋国与楚国,孔子, 墨子等为其后裔。

传说起源

商人以为始祖,其母简狄吞食凤凰蛋后怀孕生下契。相传其父帝喾将他封在商丘,为商人的起源地。

学术考证

始祖

在殷商卜辞中,商人始祖名为(夒-巳)。在甲骨文,喾被称为学戊(学-子+戊)。王国维〈商先公先王考〉认为,夒与喾两字外形相近,因此帝夒即是帝喾,错写为夋,即《山海经》所说的帝俊郭沫若支持这个说法。何炳棣认为帝喾的古音为告,与帝夒古音为奥,两字韵部不同,无法拉上关系[6]

信仰

甲骨文卜辞中,商人的神明称为帝或上帝。

学者胡厚宣认为,商人相信一个至高的唯一神,但陈梦家则主张,商人信仰的上帝只是自然崇拜,不具备人格性[7]

图腾

胡厚宣认为,商族以凤凰为图腾[5]

宗族制度

商代的政治是家族政治,王室的堂亲和国王的兄弟、堂亲构成“亚”家族,朱凤瀚认为“亚”族的“亚”是次一等的意思,但实际上“亚”特指堂辈亲属,往往见於氏族名。雀族约在豫北,是商朝重要的家族成员[8]

起源地区

对于商人的起源,学界有多种说法。

西方起源论

1970年出版的《全球通史》认为,商部落原是来自西北蒙古草原处于青铜时代的游牧部落,入侵并征服北部中国尚处于新石器时代的居民后建立商朝统治,同时未提及夏朝的存在[9][10]。在同时拥有马和金属制武器后,游牧民族便发起了席卷文明中心的入侵浪潮。约公元前1700-1500年之间,手执青铜武器的战车入侵到了遥远的中国北部黄河流域[9][10]

此前较早进入类似青铜时代的是安德罗诺沃文化,繁盛于西西伯利亚中亚草原地带。

早先的颅骨材料检定显示,商人呈现出蒙古人种的特征。但是,未有证据证明殷商青铜时代的西部入侵种族,相反地,商朝人被认为是同一族群如同新石器时代的本地居民[11]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出现早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商文化[11]

东方起源论

商人可能起源自东夷集团,这学说的主要支持者为王国维郭沫若等人,傅斯年在〈夷夏东西说〉中也讨论过这个说法。

此派认为,商人始祖简狄吞食凤凰蛋传说,说明商人为少昊凤凰氏后代。

东北起源论

商人可能起源于今中国东北地区的假说,最早由王国维[12]顾颉刚提出,后由傅斯年在〈夷夏东西说[13]与《东北史纲》中发展成完整学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胡厚宣则认为殷商氏族以玄鸟为图腾,而古代鸟生传说的部落,多分布在东方沿海一带,所以判断商族最早活动于东方的渤海沿岸及河南河北,它同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古代土著民族有许多共同之处[14]。学者曹定云认为商族起源于北京燕山一带,红山文化为商族所创[15][4]

相传在商朝被灭时,箕子率商人遗民东迁至今中国东北与朝鲜半岛一带,周武王因此将朝鲜半岛作为箕子封国[16][17][18][19][20][21]。傅斯年以箕子封于朝鲜与孤竹国与商人同宗族等中国史书记载来主张商人最早起源地在今中国东北一带,以及现今朝鲜民族可能为商人后裔等说法[22]

另外史书中对商的来历也有明确记载。《荀子•成相篇》:“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 [23] 砥石是哪里呢?《淮南子•墬形训》记载:“ 辽出砥石 。”[24]后世注释说:“砥石,山名,在塞外,辽水所出。” 郦道元《水经注•大辽水》云:“辽水亦言出砥石山,自塞外东流,直辽东之望平县西。” [25]砥石这个地名就是在辽河,“辽水”这个名字没什么歧义,就是指辽河。

大凌河流域出土商代青铜器后,这个说法重新受到重视。商族可能起源于东北或辽西[26]李济渤海沿岸及东北地区正是所论的商族的起源地,他猜测说:“骨卜显然最初发源于那些饲养鹿、而仍可能还是游牧的部落,但他们肯定还没有任何文字,却有着繁杂的仪式和迷信”[27]

南方起源论

学者卫聚贤在《吴越民族丛论》中提出,商族可能源自中国南方,后进入中原,吴越族为其后裔。

夏商周同源论

中国传统上认为商人起源与夏人、周人同源。

其他相关学说

与美洲原住民族关系

因为殷商铜器图案与中美洲古文明的图案有类似之处,部分学者认为商民族与美洲原住民间有关。在中国,这个学说最早由罗振玉王国维提出[28]

考古

夏家店下层文化红山文化遗址。

商文化主要有偃师商城遗址郑州商城遗址代表的二里岗文化殷墟苏埠屯大墓代表的商朝山东军事基地。

下七垣文化有十分丰富的遗存,其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半部的武安、涉县、磁县、矿区、永年及邯郸县境内。在漳河、滏阳河及洺河的中上游地区,有先商遗址近百处。其中,下七垣遗址共分四层,叠压关系清楚,遗物特征明显,为冀南地区商文化的分期提供可靠的地层依据,故以其命名商国未灭夏前的原始文化。

人群与遗传影响

古代人群的遗传影响

通过对殷墟中小墓人骨所做体质人类学研究发现,商代晚期居民的体质类型包括“古中原类型”和“古东北类型”两种[29]。殷墟出土的一个人头陶范上人像形态复杂化特征,具有突出的颧骨及窄鼻型结合扁平面部特征,呈现类似北亚蒙古人种的面型[30]。根据殷墟西北岗出土的389具头骨中,有370具为成年,平均年龄约为35歳,其中男性头骨有319具,女性约为其六分之一,余者破损未定。在几个小组的代表标本以外,尚余有近半以上的头骨,或由于破损,或由于类型不明,而未予以分类。在全部未分组男性头骨中,经比较与本土的华北人群分组较相近。代表的头骨标本可分为五组,其中第一组为古典蒙古种类型(印地安人楚科奇人),第二组为海洋类黑人种类型(美拉尼西亚人巴布亚人),第三组为类高加索种类型,第四组为类埃斯基人种类型以及第五组为类似波利尼西亚人。在已分组的西北岗头骨中,第三类型即类高加索型的头骨最少,仅有两具;第一及第四即类蒙古型共计有七十具;第二类即海洋类黑种人型头骨有四十具;第五型有五十具[31]。此外,殷墟人类种群在mitochondrial DNA类型上与中国北部人群有很高的相似性,其中与居住在中国的现代北部汉族人群最相似(72.1%),其次为藏缅语族人群(18%),最后为现代阿勒泰语系人群(9.9%)[32]

其他古人类对智人的遗传影响

尼安德特人的骨遗骸样本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非洲以外的人群,包括东亚人群在内的所有欧亚人群约有1%~4%的遗传组分与印地安人相似。进一步研究也提示东亚人群中确实存在与尼安德塔智人物种相似的遗传组分,并且这种组分在东亚人群(9.6%)中要高于欧洲人群(6.4%)[33]。另外,在亚太地区的现代人群中还发现了与西伯利亚地区的古人类丹尼索瓦人相似的遗传成分[34][35],该遗传组分主要分布在大洋洲(约3%~6%)[35],在东亚人群中也有少量分布(0.2%)[36]

参见

注释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