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的反击(英语:Attack of the Dead Men)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5年8月6日发生在奥索维茨要塞的一场战斗。该战斗因俄军受到德军氯仿-溴剂混合式化学武器重创后如僵尸般死战不退而知名[1]。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8/Praporshhik_i_podporuchik_kotlinskij_3.jpg/640px-Praporshhik_i_podporuchik_kotlinskij_3.jpg)
战斗详情
1915年7月初,入侵俄属波兰的德军对奥索维茨要塞发动了全面进攻:德军集结了14个营的步兵和1个营的工兵,24–30门重型攻城炮和30门配备毒气弹的大炮,由陆军元帅兴登堡亲自指挥[1]。相比之下,俄军的防线只有500名来自226步兵团“泽姆林斯基”的士兵和当地的400名民兵。
毒气必须要有合适的风向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德国人一直等到8月6日凌晨4点才以伴随以常规炮击的毒气炮击作为战争的第一枪[1]。根据历史学家记载“毒气让奥索维茨内外的动植物瞬间死亡凋敝,连虫豸也不能幸免,在毒气中的俄军就像处在地狱之中[1][2]。”由于俄军既没有提前准备好的防毒面具,现场制作防毒面具基本也不可能,大多数俄军士兵用他们的内衣沾上水或者尿作为简易防毒面具[3]。俄军损失惨重,但科特林斯基中尉在毒气中幸存,并开始组织剩下的俄军士兵准备突击德军前沿阵线[3]。
之后,德军第11后备步兵师的12个营约7000人向俄军阵线进发,他们认为俄军在这种攻势下不可能组织起大规模的反击了[1]。然而他们在俄军的第一道防线遭遇了科特林斯基组织的反冲击。一交锋德军就被俄军惊呆了:由于发起反冲击的俄军几乎全部中毒,他们一边剧烈咳嗽,口吐鲜血,有的甚至吐出了带血的肺脏碎块,一边向德军射击[1]。德军在巨大的恐慌下慌不择路的撤退,掉进了自己之前布置好的陷阱中[3]。 俄军剩下的五门大炮也开始轰击逃跑的德军[4][5][6][7][1]。科特林斯基在交火的当天傍晚因毒气死去。
然而俄军并没有守住这个阵地多长时间,德军在考纳斯和莫德林要塞的胜利使得奥索维茨要塞逐渐被德军包围,俄军只得拆除了奥索维茨要塞并向后撤退[5][6]。
文化影响
瑞典金属乐团萨巴顿的《The Great War》专辑中以“死者的反击(英语:The Attack of the Dead Men)”为名的歌曲纪念了本次事件[8]。
俄罗斯金属乐团咏叹调乐队同样以本战役为题材制作了一首名为“Атака Мертвецов”(即“死者的反击”)的歌曲。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