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凫(Nettapus coromandelianus)[2]又名棉鸭或南京鸳鸯,是一种小型的树鸭,分布于亚洲、东南亚,并延伸至昆士兰南部和东部,在当地有时称为白翅棉小雁。牠们是世界上最小的水禽之一,通常栖息于具有良好水生植物的小至大型水域中。通常以配对或多对的形式出现,栖息和筑巢于靠近水域的树木上。牠们是强健的飞行者,尤其在冬季时,牠们会广泛分散。牠们的繁殖季节通常与雨季一致。
分类学
棉凫于1789年由德国博物学家约翰·弗里德里希·格梅林在他修订并扩充的卡尔·林奈的Systema Naturae中正式描述。他将其与鸭、天鹅和雁一起归入鸭属(Anas),并创造了双名Anas coromandeliana。[3] 格梅林的描述基于1783年由法国博物学家乔治-路易·勒克莱尔·德·布丰在他的《鸟类的自然史》(Histoire Naturelle des Oiseaux)中描述的“科罗曼德尔的矮鸭(La Sarcelle de Coromandel)”。[4] 手工着色的图版则是分开发表的。[5] 棉凫现时被归入于1836年由德国博物学家约翰·弗里德里希·冯·勃兰特引入的棉凫属(Nettapus)中的三个物种之一。[6][7] 这个属名源自古希腊语nētta,意指“鸭”,而pous意指“脚”。[8] 这个属的物种具有两性异形,而棉凫是唯一在非繁殖季节中雄性有明显不同羽毛的物种。
已确认有两个亚种。[7] 指名亚种分布于印度、亚洲,向东延伸至新几内亚。澳大利亚东部的族群被归入1842年由约翰·古尔德首次描述的亚种albipennis,该亚种的尺寸略大。[9]
描述
棉凫可算是世界上最细小的水鸟,体重仅160 g(5.6 oz),体长26 cm(10英寸)。。牠们的羽毛主要呈白色。鸟喙短而像鹅的喙,底部较深。雄性具有深棕色的额头和头顶,颈基部有黑绿色的宽领。头部和颈部两侧呈白色。背部、翼覆羽和肩羽为深棕色,具有绿色和紫色光泽。雌性则有较暗的顶冠和穿过眼部的棕色条纹。领部被斑点取代,面部有斑点,颈部有细的波纹状条纹,与雄性不同。非繁殖期或换羽期的雄性与雌性相似,但拥有更宽的白色翼带。雄性具有带黑色边缘的白色飞羽,而雌性则有深色的翼与白色次级飞羽后缘及少数内侧初级飞羽。[9]
雄性棉凫繁殖时毛色有黑绿色光泽,头部、颈部及下身主要呈白色,有明显的黑色颈圈及白色的覆尾羽。头圆及脚短。飞行时,雄鸟双翼呈绿色及有白带,在大群树鸭中亦易于确认。雌鸟较淡色,没有黑色颈圈,只有窄小的白色覆尾羽。在非繁殖期间,雄鸟的羽毛与雌性的相似。牠们拥有红色的虹膜和黑色的腿(繁殖期雄性为绿色)以及喙。[10][11] 后趾狭窄,且有裂片。鼻孔小且椭圆,位于喙的合缝基部附近。[12]
幼鸟具有白色的眉纹,并在黑色的头部后方汇合。白色脸上有一条短的深色眼纹。颈背为灰色,肩部有灰棕色,并且肩羽上有两个白色斑块。尾部为深灰至黑色。腹面为淡黄色。[13]
分布与栖地
此物种广泛分布于亚洲,分布范围延伸至澳大利亚。但在澳洲的数量则似乎在逐步下降。[1] 牠们的族群会随着降雨和水源的变化而迁移。在夏季时,一些族群会进一步扩散(例如在阿富汗仅季节性出现)。冬季的迁移范围也很广,有个体曾在远至阿拉伯、[14]和约旦[15]的地区被发现,并且经常出现在马尔代夫和安达曼群岛等地区的岛屿上。[16]棉凫一般都不会迁徙,但在潮湿的季节会分散开来。生活在中国的棉凫则会向南方迁徙。
牠们特别喜欢栖息于有水生植物的湖泊和池塘中,并在其中觅食。甚至在南亚的小村庄池塘中也能找到牠们的踪迹。由于棉凫较为温驯,所以很多时都会生活在人类附近。在澳大利亚,牠们主要栖息于潟湖中。[17]据说牠们会在树上栖息。[13]
行为与生态
多对鸟类可能会在单一水域附近一起觅食。冬季时会形成大型群体,在吉尔卡湖曾记录到接近6000只的群体。[18]此物种主要在水面上觅食。胃部分析显示牠们以小鱼小鲃属(Puntius)、鳠属(Mystus)、青鳉属(Oryzias)、软体动物、甲壳类、昆虫幼虫以及来自于番薯属(Ipomoea)、黑藻(Hydrilla)和川蔓藻属(Ruppia)等植物的物质为食。[19]牠们不会潜水或翻转身体,并且能从水面上直接起飞,无需在水面上跑动或拍打。牠们飞行速度很快,经常低飞于水面,且敏捷得足以逃脱隼类的追捕。
求偶行为大多未被记录,但在交配后的展示行为中,雄性会弓起脖子,展示白色的颈羽和白色的翼斑。[17]牠们在繁殖季节(主要在雨季,印度的六月至八月,澳大利亚的一月至三月)配对,并主要在自然的树洞中筑巢,如树干中。雄性会协助寻找巢穴,但据认为孵蛋工作仅由雌性完成,牠们每窝产下6到12颗象牙色的蛋。[20][13]巢可能位于距地面五米高处,雏鸟会从巢中跳下,跟随父母进入水中。[17]曾记录到较大的蛋巢,这可能是由于种内巢寄生所致。[21]
捕食者与寄生虫
已记录到蟒蛇会捕食棉凫。.[22]在孟加拉国检查的样本血液中发现了旋疟原虫[23]。已知有三种寄生性绦虫Hymenolepis smythi、H. fista[24]和Retinometra fista来自该物种的宿主。[25]在昆士兰,记录到了一种吸虫Cyclocoelum sp.作为寄生虫。[26]并描述了从一只棉小雁中发现的Paramonostomum thapari。[27]
文化中的棉凫
在英属印度时期,牠们经常被猎人以猎枪猎杀,虽然牠们并不被认为是特别美味的食物。蛋也被收集作为食物,且在19世纪的加尔各答鸟市中大量出售。巽德班的渔民会设置20英尺高的网,并将水上的鸟群驱赶向网子,然后惊吓牠们,让牠们飞进网中。据观察,受伤的个体会潜入水中,仅露出头部或喙。[13][11]在缅甸,有记录显示牠们会在建筑物内筑巢。哈考特·巴特勒爵士曾在仰光的总督住所屋顶檐下68英尺(21米)处记录到一个巢穴。[28] 阿兰·奥克塔维安·休姆曾提到,在加尔各答市场中出售的迁徙鸭类数量在十年间有所减少,但棉小雁的数量并未减少。他还提到牠们的温顺性,牠们会在距离村庄洗衣工人十码内的水域中嬉戏,尽管洗衣工人正在大声地敲打衣物。[29]
棉小雁在僧伽罗语中被称为mal saar或花小雁,这个名字可能是基于牠们颜色和莲花覆盖的池塘栖地而得来的。[30]许多本地名称(例如lerreget-perreget[29])是拟声词。欧洲人在孟买附近称牠们为“棉小雁”,因为他们注意到这种鸟有很多白色羽毛。[31]牠们会发出低沉的嘎嘎声,有人认为这声音像quacky duck, quacky duck或fixed bayonets(在英属印度)。塞缪尔·蒂克尔曾记录从辛格布姆听到一个来自柯尔人的名字,叫做Merom-derebet,merom意指山羊,而这叫声被形容为像山羊的咩咩叫声。[13]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