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斯卡拉达克语:ཨནསར་,印地语जांसकर,英语:Zanskar),又译为藏斯噶桑噶尔,在印度西北方拉达克卡基尔县下辖的一个。临近西藏

Thumb
藏斯卡的嘛呢石
Thumb
藏斯卡位置图

拉达克中央直辖区的范围是一个山脉,从此分离查谟和克什米尔。地质上,藏斯卡山脉属于Tethys Himalaya(特提斯喜马拉雅山)的一部分,Tethys喜马拉雅山约100公里宽。藏斯卡山脉的平均高度约为6,000 m(19,700 ft)。它的东部被称为Rupshu。该镇到2020年的人口为20,000。[1]

70多年来,藏斯卡(Zanskar)居民一直要求与现有的卡吉尔(Kargil)区分开的新区。[1]

Thumb
灵吉寺(Lingshed Monastery)

由来

藏斯卡(ཟངས་དཀར zangs dkar)在社会科学(人类学,性别研究)学术研究中大多以“Zangskar”的形式出现,反映了拉达克语的发音,尽管Zanskari的发音是Zãhar。较旧的地理账户和地图可能会使用替代拼写“Zaskar”。对该名称的词源学研究(Snellgrove和Skorupsky,1980)表明,该名称的起源可能是指该地区铜的天然存在,其藏语为“Zangs”。然而,第二个音节似乎更具挑战性,因为它具有各种含义:“Zangs-dkar”(白铜),“Zangs-mkhar”(铜宫)或“Zangs-skar”(铜星)。zan(铜)skar(山谷)意为铜谷。

历史

藏斯卡人类活动的最早痕迹可以追溯到青铜器时代。归因于那个时期的刻在岩石上的文字表明,他们的创造者是居住在哈萨克斯坦和中国之间的中亚草原上的猎人。人们怀疑,后来被称为孟族的印度裔欧洲人可能居住在该地区,然后与下一个定居者达德人混合或被其取代。来自克什米尔的早期佛教最早在公元前200年就在藏斯卡尔传播。最早的古迹可追溯到库山时期。佛教向东方传播之后,藏斯卡(Zanskar)和西喜马拉雅山的大部分地区在7世纪被藏人压倒,他们施加了当时的万物有灵论本恩宗教。

旅游

旅游业可能是藏斯卡近期遭受的重大破坏。该地区向外国人开放带来了好处,例如为学校提供资金,恢复寺院和道路,但也给脆弱的山区环境和人口带来破坏或流失。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