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1408年—1466年),原德河南邓州长乐林(今邓州市孟楼镇长乐岭)人,进士出身,明朝重臣。

Quick Facts 李贤, 籍贯 ...
李贤
Thumb
明《三才图会》载《少保李文达公像》
大明少保华盖殿大学士
籍贯河南承宣布政使司邓州
族裔汉族
字号原德
谥号文达
出生永乐六年(1408年)
河南邓州
逝世成化二年(1466年)
河南邓州
出身
  • 宣德八年癸丑科进士出身
Close

明英宗代宗时代曾历任吏部侍郎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明朝内阁首辅,进少保,一生从政三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是明朝历史上难得的治世良臣之一。文达

生平

宣德、正统年间

宣德七年(1432年)壬子科河南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宣德八年(1433年)联捷进士,奉命调查河津蝗灾,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李贤竟不往。正统初年,建议减少对塞外降人的俸禄,以消除其祸患。明英宗不听。当时廷臣诰敕均须有九年任期,李贤建议改以三年,后准许。之后升为考功郎中,改文选,跟从明英宗北征,土木之变时脱逃回朝[1]

景泰、天顺年间

景泰二年(1451年),上疏谏言景泰帝勤政等策,得到景泰帝赞许,命入翰林院。随后升兵部右侍郎,改户部右侍郎也先屡次上贡马,李贤则称给金帛以强盗并非正策,于是陈述边界战备废弛,于谦请其写章批评诸将,之后转为吏部右侍郎,并呈上《鉴古录》。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复辟,命其兼任翰林院学士,直入文渊阁,与徐有贞共同在内阁参赞机务。不久,进升吏部尚书。李贤为人气度端凝,所奏对皆中机宜,深得英宗眷用。当时山东饥荒,英宗发帑币以赈灾,召徐有贞与李贤商议。徐有贞称有官员多在其中私饱己囊。李贤则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英宗于是下令增加银钱[2]

当时,石亨曹吉祥与徐有贞争权,并忌恨李贤。诸多御史弹劾石亨、曹吉祥有罪,两人怀疑此为徐有贞、李贤之计,于是向英宗求诉,徐有贞、李贤两人均下狱。恰逢有风雷变,李贤得释,谪福建参政。未行之时,王翱奏请李贤可大用,遂留用为吏部左侍郎。一个月后,恢复吏部尚书,仍然在内阁参赞机务。石亨知英宗向着李贤,虽怒却仍无可奈何,只能佯装与他友好。李贤亦深居简出,非英宗召见则不入阁,而英宗却更加亲近李贤[3]

之后,蒙古孛来进犯边界,石亨称玉玺在孛来处,可以打仗取回,英宗为之心动。李贤则称不可再主动挑衅,而玉玺不足为宝,事情遂方休。石亨却更加忌恨李贤。当时英宗亦厌恶石亨、曹吉祥骄横,有次屏人对李贤称:“这些人干预朝政,各地奏事者均先到其门,怎么办?”李贤称:“陛下只能独断,这样的趋附方能自息。”帝曰:“如果不采纳他们的建议,他们的脸上就有难色。”李贤称:“希望您能以缓制之。”当时石亨、曹吉祥用事,李贤顾忌不敢尽言,然而每次都能从容应对。

曹石之变时,曹钦攻入东朝房袭击李贤,并将杀之,逼其写释己罪草奏。幸亏王翱率军赶来救助得免。李贤则密疏请擒贼党,英宗得疏后大喜,慰劳特加太子太保。李贤并进言,急宜诏天下停不急务,而求直言以通闭塞,得到批准[4]

曹石之变后,英宗再问李贤“夺门之变”事。李贤称:“‘迎驾’则可,‘夺门’岂可示后?天位乃陛下固有,‘夺’即非顺。且尔时幸而成功,万一事机先露,亨等不足惜,不审置陛下何地!”英宗大悟并赞同。李贤并解释道,英宗复辟是自然之理,石亨等人才是夺门之变的真正受益者。于是英宗下令章奏勿用“夺门”字,并议革冒功者四千余人,仅剩已袭父爵的太平侯张瑾和兴济伯杨宗。至成化初年,诸被革者诉请,李贤又进言,并夺张瑾、杨宗爵位,时论均称大快[5]

英宗重用李贤,其所言之事均见听,锦衣卫门达忌妒大学士李贤受宠,又多次规劝自己,便曾在朱祁镇面前诬陷他,说李贤接受陆瑜的黄金,为他求取尚书一职。朱祁镇怀疑了,半年仍不下诏书。至此,门达拷打杨埙,教他引出李贤,杨埙即谎称:“这是李学士教我干的。”门达非常高兴,立即上奏朱祁镇,请求法司在午门外会审杨埙。朱祁镇派宦官裴当监视。门达想抓住李贤一起审讯,裴当说:“大臣不可辱!”门达这才罢休。到审讯时,杨埙说:“我不过是个小人物,怎能见到李学士?这都是门锦衣教我的。”门达气色沮丧,话都说不出来,袁彬也历数门达纳贿的情状。法司害怕门达而不敢上报,结果仍判袁彬绞刑,以财产赎死罪。杨埙论斩。朱祁镇下命袁彬赎完后调到南京锦衣卫,而禁锢杨埙[6]天顺七年,李贤请英宗宽恤、罢江南织造、清锦衣卫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等事情,英宗感到为难,李贤则四次进言,同列官员均感到恐惧,李贤退则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截止天顺年间,李贤一直担任内阁首辅吕原彭时为辅佐[7]

成化年间

英宗去世前,卧文华殿。恰逢有人进言离间东宫,英宗感到疑惑,密告李贤。李贤则首伏地曰:“此大事,愿陛下三思。”英宗问道:“然则必传位太子乎?”李贤又顿首曰:“宗社幸甚。”帝起,立召太子至。李贤扶太子令谢。太子谢,抱帝足泣,帝亦泣,至此离间父子计谋之人无法如意[8]

明宪宗继位后,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管理经筵事。同年春,因日黯无光,李贤进言明宪宗修身勤政。改日又进言称减少浣衣局没官妇女,宜放还其家。宪宗均批准。同年五月又进言宪宗远内臣,重用老臣,并减少开支。此后每次遇灾变,李贤必与同官进言[9]。当初,李贤屡次弹劾锦衣卫门达恣横,于此两人关系甚差。宪宗重用门达,门达则命其党羽多投匿名书诬陷李贤。李贤于是乞罢,有诏慰留。吴皇后被废时,有言官要求严惩宦官牛玉,言及李贤。宪宗命卫士住宿李贤家,护送其进出。成化二年,李贤父丧,后诏起复,李贤三次请辞,不予批准。后再次请辞,同年冬去世。宪宗震悼,赠太师,谥文达[10]

评价

李贤为政持大体,尤以惜人才、开言路为急。其举荐的年富轩𫐐耿九畴王竑李秉程信姚夔崔恭李绍等人,均为一代名臣。当时皇帝延见大臣,有所荐,必先与吏部、兵部商定。李贤为人不专断,但庸小之辈均对其发难[11]

李贤此人知无不言。明景帝逝世时,英宗欲把汪后殉葬,李贤劝止,汪后得免于死。明惠帝少子建庶人被囚禁五十多年,明英宗怜悯欲释放他,于是问李贤。李贤则顿首曰:“此用心也!天地祖宗实式凭之。”于是英宗下定决心执行。此外其进言地方官员的升迁须又三品京官保举,均得成惯例[12]。在于谦蒙冤被杀之后,李贤一直力主为于谦冤案平反。夺门之变后,陷害于谦的主要官员均被罢黜或处死,为后来的于谦案平反奠定了基础。

明史》称其为明朝“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以后“得君无如贤者”。但是明景帝启用李贤为侍郎,但李贤所著书顾谓景帝为荒淫;之后压挤叶盛岳正,不救罗伦,“尤为世所惜云。”[13]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