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座大山

中國現時面對的問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三座大山中华人民共和国分别指的是医疗教育住屋方面的民生问题和困难。随着现代化改革开放,医疗及教育实现产业化,[1][2]而住屋则实现私有化,[3]导致相关开支大幅增加,出现民众“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之问题。 [4]

医疗

自改革开放,中国大陆医疗体系发生不少变化。1979年,时任卫生部部长钱信忠提出“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5] 1984年8月,中国国务院批转卫生部起草的《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其中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放开搞活,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正式推行医疗体制改革,基本做法则是“只给政策不给钱” ,导致政府的医疗资源投入不足。2000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到“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合作、合并,共建医疗服务集团。盈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等内容,被指批准完全“市场化” 。[6]

此令政府医疗支出从1980年占总医疗支出的36.2%,大幅降低至2004年的17.1%;而个人医疗支出从1980年占总医疗支出的21.2%,大幅增加至2004年的53.6%。[7]从1980年到2003年间,居民平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分别增加了66倍和171倍。[8]而因定价过高、巧立名目乱收费等原因导致部分医疗服务费用偏高。[9] 这反映民众“看病贵”之问题。

而中国医疗分配资源不均,令民众“看病难”。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调查报告显示,城乡居民公共卫生资源分布差异大。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近70%,而公共卫生资源不足全国总量的30%。[10]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成员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评估排序中,中国列188位,在191个成员国中倒数第4。[8]加上,部分民营医院发布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以吸引患者前来就医,或医疗收费缺乏透明度。[11][12]

应对措施

2017年4月19日,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冀2017年全国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平均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下;到2017年底,全面实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提升,自付医疗费用占总医疗费用的比例则下降。 [13]同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50元,医保目录新增375个药品,保障范围扩大,报销比例不断提升。[14]

2018年,国务院宣布中央投资474.8亿元,支持11万个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4]

2020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亲自部署、亲自指挥清零政策[15],实行长达三年的严格封控应对新冠疫情[16]

教育

中国大陆教育资源配置不均。1998年,北京市人均教育经费有1,210元,属全国最高,而最低的贵州省则只有99元,两地相差12倍。[17]而部分农民工子女跟随父母至城市,但他们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有限。由于户籍制度将他们获得公共社会服务的权利与他们的出生地绑定,难以就读城市公立学校。农民工子弟只能选择教育质量较差、收费更高的私立学校,或返回资源相对较少的家乡就读。[18]此外,部分家长为让子女入读“重点学校”,而选择购置“学区房”, 从而引发了“择校热”。[19]

部分学校出现“乱收费、高收费”现象。部分地方和中小学校以各种名义,违反规定,包括预收学费、以家委会名义违规收费等,加重学生的负担。[20][19]

应对措施

2021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推出“双减政策”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21]。随后多地推出措施打击“学区房”,加快学区改革,施行多校划片、分配名额、教师轮岗等措施,促进基础教育公平。2021年,北京成都石家庄南京等城市展开行动治理房地产领域虚假违法广告,以淡化“学区房”的概念。[22]

政策失败

习近平推行的“双减政策”严重打击中国私人教育行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23][24],中国政府在2024年逐步放宽对私人辅导机构的监管,以此增加就业机会减低失业率[25][26]

住屋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镇化,中国国务院于1998年宣布开始稳步推进住房商品化、社会化,逐步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新建经济适用住房原则上只售不租。[27]然而,这衍生出“住房难”问题。

应对措施

201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当局也指毫不动摇坚持 “房住不炒” 的定位,更大力度精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市场信心,努力保持供需基本平衡,价格基本稳定,严控投机炒房。[28]政策对于中国大陆经济带来巨大冲击,部分房地产企业出现财务困难,中国房地产市场热度开始降温,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面临压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销售、开工等数据均较2022年同比下滑[29],中国大陆居民对房地产需求已经有所扭转[30]。因应中国房地产企业出现债务危机(如恒大债务危机),习近平当局被迫调整政策[31]

政策失败

习近平亲自主导的“房住不炒”政策导致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严重拖累中国经济增长[32][33],他在2024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宣布降低存款准备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促进中国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推翻原来的政策[34][35]

参见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