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图亚特·麦克菲尔·霍尔(英语:Stuart McPhail Hall,1932年2月3日—2014年2月10日[1]),生于英属牙买加金斯敦,英国文化理论家与社会学家,与理查德·霍加特雷蒙·威廉斯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建立者之一。[2] 1995年到1997年间担任英国社会学协会(British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会长。

Quick Facts 斯图亚特·麦克菲尔·霍尔, 出生 ...
斯图亚特·麦克菲尔·霍尔
Thumb
出生Stuart McPhail Hall
(1932-02-03)1932年2月3日
牙买加金斯顿(当时为英国殖民地)
逝世2014年2月10日(2014岁—02—10)(82岁)
英国伦敦
母校牛津大学墨顿学院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文化研究
机构伯明翰大学公开大学
Close

1950年代成立《新左派评论》,1964年加入伯明翰大学的现代文化研究中心,1968年接任霍加特为中心的主任,1979年卸任。在任期间扩大文化研究领域至种族和性别,并整合了许多来自法国学者的理论。[3]

1979年离开伯明翰大学后前往开放大学任教授。[4] 1997年退休后成为荣誉教授[5] 英国《观察家报》称其为“国内主要文化理论家之一”。[6] 他的妻子是凯瑟琳·霍尔

生平

斯图亚特·霍尔生于牙买加的印地安家庭,家中有着印地安、非洲与英国血统。中学就读牙买加学院(Jamaica College)。

1951年,取得罗德奖学金,至牛津大学墨顿学院留学。

1958年,担任《新左派评论》(New Left Review)编辑。

1964年,至伯明翰大学任教。

阅听人三位置说

主导-霸权的位置(优势):完全接受代表社会主流的专家加置于节目的符码(the professional code)。

协商的位置(协商解读):专家符号的例外之处。

反对的位置(对立解读):消费者了解专家的符码,并且看出符码中的破绽。

构连理论

两面意义:

理解在特定条件下,意识形态组成元素如何团聚在同一论述中。

在特定的情况里,这些元素如何和政治主体联结。

而霍尔之所以提出连构理论的主要目的为反驳马克思统治阶级”的观念,霍尔认为“意识形态”不完全是属于特定阶级,而是要去反思意识形态从几何时开始与特定的阶级相互链接,为何我们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