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是由巴金和靳以创办于1957年7月的一份大型文学刊物,《收获》杂志为双月刊。《收获》2007年的发行量是12.3万。[1]《收获》还有每年四期的长篇小说增刊,每期刊登四部长篇小说,发行量也在七八万份。
此条目应避免有陈列杂项、琐碎资料的部分。 (2024年8月25日) |
《收获》创刊后直至巴金逝世后的2005年第6期,署名主编都是巴金。2006年第1期起,《收获》的主编署名变成巴金的女儿,原《收获》副主编李小林。[2]朱健国曾起诉《收获》杂志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但最终败诉。[3]
历史
- 1957年7月24日,《收获》创刊,双月刊,主编是巴金和靳以。属于中国作协主管,编辑部在上海,印刷出版则在北京。设北京、上海两个编委会。[4][5] 创刊号刊发了鲁迅的文章《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和老舍的话剧《茶馆》。
- 1960年5月,由于三年大饥荒,《收获》出完三期后停刊,前后共出18期。[4][5] 主编靳以先生也于1959年11月因病去世。
- 1964年,《收获》复刊,由上海作协主管,仍为双月刊,主编巴金。它的前身是《上海文学》。[5]
- 1966年5月,《收获》因文化大革命被迫停刊,这一时期的《收获》共出版了14期。
- 1979年1月,文化大革命结束,《收获》再次复刊。
- 1986年,《收获》开始自负盈亏。
- 1999年,《收获》获得国家期刊最高荣誉“国家期刊奖”。
- 1999年,《收获》申请商标注册,获得同意。
- 2002年,《收获》进入国家“双百期刊”行列。
- 2004年,《收获》获“上海市著名商标”的称号。[6]
- 2006年,《收获》开辟《一个人的电影》专栏。
- 2007年,《收获》第二次获得“上海市著名商标”称号。[7]
- 2007年,《收获》在第4期上推出了五十周年纪念特刊。
- 2021年,收获APP上线。[8]
- 2022年,《收获》发起“无界文学奖”。其将设立三个奖项——演绎小说奖、入画散文奖以及传唱诗歌奖以发现和培养跨界人才。[8]
《收获》上发表的诗歌
《收获》与戏剧、电影
《收获》发表后改编为影视剧的作品
名人与《收获》
- 冰心把《收获》称为“我心中的红玫瑰”,她说:“我是《收获》最忠诚的读者,《收获》到了,我一定从头细看,而且常常堆在案头,到了一年终了,才捆起放在壁橱里。”[10]
- 冯骥才说自己的“文学之路是从《收获》开始的”。[11]
- 贾平凹的主要长篇小说《浮躁》、《高老庄》、《怀念狼》、《秦腔》等均发表于《收获》,他自己这样说:“这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的骄傲”。[11]
- 王安忆说《收获》“具有一种好奇的童真性格,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抱着探索的准备,这就使它始终呈现出年轻的面貌”。[11]
- 张辛欣说,一个人和一本杂志的关系,原来“这么的潜藏,这么的要紧,这么的个人。”[11]
- 莫言,“不把自己不满意的稿子给《收获》,是我对《收获》最大的尊重。”[11]
- 余秋雨,“《收获》让我明明白白地看了几十年。进入它,至少可以领受一份安全、实在、清爽。”[11]
- 余华将近四分之三篇幅的作品发表在《收获》上,这其中包括他最著名的《呼喊与细雨》、《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后来我才明白,这是巴金和靳以创办《收获》时就开始的传统,无论作者名声大小,都会在《收获》这里得到同样尊重。”[11]
- 高行健的中篇小说《有只鸽子叫红唇儿》首刊于《收获》1981年第三期。
相关杂志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