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拔罐(Cupping therapy;有时在西方的报章只简单的叫作Cupping[1])是一种替代疗法,透过以加热了的“罐子”产生负压,吸附在局部皮肤上,使其充血、瘀血或是起泡。因人为引起血液脱离体液循环,淤积于皮肤之下,拔罐有时被视为不破坏皮肤的放血疗法。这种治疗方法主要流行于亚洲地区,但是在东欧,中东和拉丁美洲亦可见[2][3][4][5][6]。如同其他替代疗法,拔罐亦不时被指责为一种伪科学手段,被指称采用拔罐的人是庸医[7][8]。 根据各地传统医书所记载,拔罐被用于以下各种症状的替代疗法:发烧、慢性下背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高血压、痤疮、异位性皮肤炎、银屑病、贫血、中风后的复健、鼻塞、不孕及经痛等[2][3]。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4年6月21日) |
拔罐在中国古代被称为角法,应用动物的角作为吸拔工具。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载:“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孰(熟)二斗米顷,而张角”。其中“以小角角之”即指用小兽角吸拔。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卷中》中提到用牛角治疗脱肿:“痈疽、瘤、石痈、结筋、瘰疬、皆不可就针角。针角者,少有不及祸者也。”
隋唐时期开始用竹筒来代替兽角,王焘的《外台秘要·卷四十》:“遂依角法,以意用竹做作小角,留一节长三、四寸,孔经四、五分。若指上,可取细竹作之。才冷搭得螯处,指用大角角之,气漏不嗍,故角不厌大,大即朔急差。速作五、四枚,铛内熟煮,取之角螫处,冷即换。”即为当今还在沿用的煮拔筒法。《外台秘要·卷十三》提到先在拔罐的部位“以墨点上记之。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
宋元时期,竹罐已完全代替了兽角。操作上则进一步由用水煮的煮拔筒法发展为药筒法。即先将竹罐在药物中煮过备用,以发挥吸拔和药物外治的双重作用。元代萨谦斋所撰的《瑞竹堂经验方》载:“吸筒,以慈竹为之削去青。五倍子(多用),白矾(少用些子),二味和筒煮了收起。用时,再于沸汤煮令热,以筋箕(箝)筒,乘热安于患处。”
明代用得较多的是将竹罐直接在中药中煮沸直接吸拔,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痈疽门》载:“羌活、独活、紫苏、艾叶、鲜菖蒲、甘草、白芷各五钱,连须葱二两。预用径一寸二、三分新鲜嫩竹一段,长七寸,一头留节,用力划去外青,留内白一半,约厚一分许,靠节钻一小孔,以栅木条塞紧。将前药放入筒内,筒口用葱塞之。将筒横放锅内以物压,勿得浮起。用清水十大碗筒煮数滚,约内药浓熟为度候用。再用披针于疮顶上一寸内品字放开三孔,深入浅寸,约筒圈内,将药筒连汤用大磁钵盛贮患者榻前,将筒药倒出,急用筒口乘热对疮合上,以手捺紧其筒,自然吸住。约待片时,药筒已温,拔去塞孔木条,其筒自脱。”这种方法在明清的一些重要外科著作如《外科大成》等以及《医宗金鉴》都有载述,明申斗垣《外科启玄》载竹筒拔脓法:“疮脓已溃已破,因脓塞阻之不通……如此当用竹筒吸法,自吸其脓,乃泄其毒也”。
清代出现了陶土烧制成的陶罐,并出现了“火罐”一词。清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述:“火罐:江右及闽中皆有之,系窑户烧售,小如人大指,腹大两头微狭,使促口以受火气,凡患一切风寒,皆用此罐”,“以小纸烧见焰,投入罐中,即将罐合于患处。如头痛则合在太阳、脑户或颠顶,腹痛合在脐上。罐得火气舍于内,即卒不可脱,须得其自落,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即目前常用的投火法,同时采用吸拔穴位来提高疗效,《本草纲目拾遗》云:“拔罐可治风寒头痛及眩晕、风痹、腹痛等症”,可使“风寒尽出,不必服药”。清《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中还提到治疯狗咬伤的拔罐之法:“急用大嘴砂酒壶一个,内盛于热酒,烫极热,去酒以酒壶嘴向咬处,如拔火罐样,吸尽恶血为度,击破自落”。
在安全性的问题方面,目前临床上操作拔罐比较常见的是抽气式的真空罐,但若是操作传统的火罐,最常见的问题其实是烫伤。过往比较有名的就是歌手齐秦脸、背部灼伤的案例。基本上,齐秦所碰到的意外属于操作上的疏失,若报导无误,是操作过程中酒精泼洒被引燃所造成的意外。
2015年《机械技师学刊》所发表的文章,拔火罐的温度通常介于80~140度之间,若是罐内温度介于125~150度,则留罐期间内皮肤温度超过44度的时间会持续150~300秒,这样的时间很可能会有程度不等的烫伤,但并不会出现更严重的细胞凝固性坏死。这样的研究一方面某种程度上算是确保了拔罐的安全性,但另一方面仍再一次提醒了临床医师,需要对拔罐的“初始温度”订定明确的操作标准。
此外,曾有疑似拔罐后造成血肿压迫神经、动脉剥离的个案,这样的状况基本上避免在肌肉不丰厚、重要血管位置较浅的部位(主要指颈部)拔罐多可避免。若必须在这样的部位进行治疗,请交由专业的医疗人员评估、操作。[10]
有心脏病、血友病、浮肿、皮肤病、高烧、消瘦者不可拔罐[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