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龙属名Maiasaura,由古希腊语的μαία加上拉丁语saurus的阴性拼法,意为“好妈妈蜥蜴”)是种大型鸭嘴龙科恐龙,生存于晚白垩世坎潘期(约7670万年前)的拉腊米迪亚[1]

Quick Facts 科学分类, 模式种 ...
慈母龙属
化石时期:晚白垩世
76.7 Ma
Thumb
慈母龙骨架模型,展示于布鲁塞尔自然史博物馆英语Brussels Natural History Museum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
亚目: 鸟脚亚目 Ornithopoda
科: 鸭嘴龙科 Hadrosauridae
亚科: 栉龙亚科 Saurolophinae
族: 短冠龙族 Brachylophosaurini
属: 慈母龙属 Maiasaura
Horner & Makela,1979
模式种
皮氏慈母龙
Maiasaura peeblesorum

Horner & Makela,1979
Close

首批化石于1978年在美国蒙大拿州双屋组英语Two Medicine Formation发现,包括头骨、巢穴、蛋、胚胎以及幼体,是首次得知有明确亲代养育证据的恐龙,成为其命名由来,并以此著称。[2]目前已发现上百具慈母龙的骨骼标本。[3]

慈母龙体型中等,身长约9米;具有典型鸭嘴龙科的平坦喙状嘴以及深厚的鼻部;眼睛前方有小型尖状脊,可能用于繁殖季节,雄性之间的撞头比赛。[4]近期的分类研究显示慈母龙在栉龙亚科中,可能与短冠龙最近缘,牠们一同构成短冠龙族演化支[5]

发现

1978年,业余古生物学家Marion Brandvold与儿子David Trexler及媳妇Laurie在蒙大拿州提顿郡肖托附近的柳溪(Willow Creek)搜寻化石。期间Marion先发现了某种恐龙幼体的骨骼,次年Laurie在同地点发现了大型头骨。[4]

因为当初发现充满蛋壳及孵化幼体的巢穴,甚至使该遗址后来被称作“蛋山”(Egg Mountain),也是第一次发现大型恐龙会照顾后代的证据。[4]1979年,古生物学家杰克·R·霍纳与罗伯·马凯拉(Robert Makela)命名、叙述了新属新种皮氏慈母龙Maiasaura peeblesorum)。属名象征着养育亲子的形象,以希腊神话中的女神迈亚代表“好母亲”之意,并加上拉丁语saurus(蜥蜴)的阴性拼法saura作强调。种名纪念发现地的地主皮博斯家族(John and James Peebles)。[2]

正模标本PU 22405是个带有部分下颌的头骨。至少有十五个个体(包括幼体)的部分骨骼被归入YPM 22400标本。

大量慈母龙的发现引起了学界对双屋组的重新关注,随后发现了更多种类的恐龙化石。[6]提顿郡的慈母龙化石出土于比双屋组更年轻的地层,延伸其生存年代。[7]近年在加拿大老人组英语Oldman Formation也发现了慈母龙化石,进一步拓展了分布范围。[8]

Thumb
霍纳所描述的慈母龙蛋孵化重建
Thumb
幼体骨架模型

描述

慈母龙是二足兼四足行走的大型植食性恐龙,已知最大体长可达9米。具有典型鸭嘴龙科的平坦喙状嘴以及深厚的鼻部;眼睛前方有小型尖状脊,可能用于繁殖季节,雄性之间的撞头比赛。[4]对骨骼压力承受的研究显示,四岁以下的幼体主要以双足行走,长大后转变为主要以四足行走。[9]

分类

慈母龙属于鸭嘴龙科栉龙亚科,其中又与短冠龙关系最亲近,牠们一同构成短冠龙族演化支。以下演化树取自皮耶妥·马奎兹(Alberto Prieto-Márquez)2013年的系统发生学研究:[5]

栉龙亚科 Saurolophinae
短冠龙族 Brachylophosaurini

加氏始无冠龙 Acristavus gagstarsoni

加拿大短冠龙 Brachylophosaurus canadensis

皮氏慈母龙 Maiasaura peeblesorum

巨型山东龙 Shantungosaurus giganteus

爱德蒙托龙属 Edmontosaurus

帝王爱德蒙托龙 Edmontosaurus regalis

连接爱德蒙托龙 Edmontosaurus annectens

栉龙族 Saurolophini

麦氏克贝洛斯龙 Kerberosaurus manakini

Sabinas OTU

巨原栉龙 Prosaurolophus maximus

栉龙属 Saurolophus

莫氏栉龙 Saurolophus morrisi

奥氏栉龙 Saurolophus osborni

窄吻栉龙 Saurolophus angustirostris

分离龙族 Kritosaurini

董氏乌拉嘎龙 Wulagasaurus dongi

纳瓦霍分离龙 Kritosaurus navajovius

Big Bend UTEP OTU

寇氏独孤龙 Secernosaurus koerneri

萨氏南似鸭龙 Willinakaqe salitralensis

钩鼻龙属 Gryposaurus

宽齿钩鼻龙 Gryposaurus latidens

著名钩鼻龙 Gryposaurus notabilis

纪念区钩鼻龙 Gryposaurus monumentensis

古生物学

慈母龙通常群居行动,数量非常庞大,可能最多由一万个个体组成。[4]慈母龙可能栖息于内陆环境。[10]

繁衍

Thumb
成体与幼体的巢穴化石重建

慈母龙是群居动物,并且在巢穴集中地孵化幼体。慈母龙的巢穴紧密排列,如同现代海鸟,巢穴之间的间隔约7米,短于成年慈母龙的身长[11]。这些巢穴以土壤构成,中间包含30到40颗蛋,以圆形或螺旋状排列。这些蛋的大小接近鸵鸟蛋的大小[4]。慈母龙的父母将腐烂中的植被置入巢穴中,利用腐烂产生的温度来孵化蛋,而非父母坐在巢穴中。慈母龙的幼体化石显示幼体并非发展完全,而且不能行走。化石同时显示慈母龙幼体的牙齿部分摩损,这意味者牠们的成年体将植物带回巢穴中给幼体食用[4]

Thumb
巢穴模型

这些成长中的幼体,在第一年里的体型从16吋到58吋长。这些幼体可能在一年后离开巢穴。这些成长中的幼体的头部比例跟成年体的比例不同,幼体有较大的眼睛与较短的口鼻部。[4]

食性

2007年的研究指出慈母龙的食物包括单子叶植物木本植物腐木英语Dry rot树皮树叶蕨类树枝被子植物,代表牠同时扮演览植者英语Browsing (herbivory)刮植者英语Grazing (behaviour)的生态栖位[12][13]

两性异形

Saitta等人的研究指出慈母龙其中一种性别比另一种体型大了约45%,但无法确定较大的是雄性还雌性[14][15]

古生态学

Thumb
慈母龙群沿河畔移动的场景描绘,如同双屋组英语Two Medicine Formation化石床所呈现的半干旱气候环境,当地以火山灰层、球果蕨类木贼为特色

慈母龙是双屋组英语Two Medicine Formation中部层位(第四层带)的指标性化石,年代约为7670万年前。[1]在该层带慈母龙与伤齿龙科伤齿龙、小型鸟脚类奔山龙奔龙科斑比盗龙暴龙科惧龙共存。[1]另一种鸭嘴龙科亚冠龙在双屋组出土的层位比先前认为得还要低,显示牠们至少也与慈母龙共存过一段时间。在慈母龙出土范围内还发现另一种鸭嘴龙科宽齿钩鼻龙,代表双屋组中上部动物相之间的分界并不再像以前认为得那么明确。自从慈母龙于双屋组出现之后,当地鸟臀目物种似乎产生了大幅多样化的现象。这份对双屋组上半部暴露地层的分布情形进行的详细检验,发现多样化事件确实存在,而非化石保存上的偏差结果。[16]虽然过去的记载经常将慈母龙与双屋组的角龙科野牛龙相提并论,[17][18]但实际上两者出土的层位有所差距,慈母龙的年代相对古老许多。[19]

大众文化

关连项目

参考来源

延伸阅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