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四岁丧父,家徒四壁。九岁离家,至常州城中依伯父张思楷读书。[1]十四岁为童子师,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娶国子监生吴承绂之女为妻。次年,十七岁补县学附生,十九岁补廪膳生。为文初学司马相如、扬雄。后改宗韩愈、欧阳修。年近三十,改治经学。深于易学,与惠栋、焦循被后世称为“乾嘉易学三大家”。[2]张惠言亦治《礼经》,主郑玄之说。乾隆五十一年,乡试中举。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赴礼部会试,取中正榜,任景山宫官学教习,教授内务府佐领以下官宦子弟。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奔母丧,两年后,应富阳县令恽敬之邀,至浙江富阳县编修县志。嘉庆初年至歙县金榜家授课。[3]嘉庆二年(1797年)八月,应学生金应珪、金应珹要求讲授词学,并编选唐宋词名篇成《词选》一书作为教材。清仁宗嘉庆四年(1799年),第七次会试,中进士,授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六年,散馆授编修,嘉庆七年(1802年)六月,卒于任上。易学著作有《周易虞氏易》九卷、《周易虞氏讯息》二卷、《虞氏易礼》二卷、《虞氏易事》二卷、《虞氏易候》一卷、《虞氏易言》二卷、《周易郑荀义》三卷、《周易荀氏九家义》一卷、《易纬略义》二卷、《易图条辨》一卷等。又辑有《易义别录》十四卷、《周易荀氏九家》三卷,订正《周易郑氏注》三卷、《周易郑注》十二卷。礼学著作有《仪礼图》六卷、《读仪礼记》二卷。另有《茗柯诗文集》、《茗柯词》、《七十家赋钞》等。
嘉庆二年(1797年),张惠言馆于金榜家中,编词集《词选》,选录唐宋四十四家词,凡一百十六首。张氏在《词选序》中提出“比兴寄托”,主张“意内言外”,人称常州词派始祖。[4]谭献说他:“胸襟学问,酝酿喷薄而出,赋手文心,开倚声家未有之境。”[5]
张惠言既是常州词派领袖,又是深通易学,主虞氏易,这使得他的词学带有学究气息。张惠言在《词选》中以为词可以传达“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6]并为描写女性与爱情的词,都加上载道言志、道德的解说。例如他把温庭筠描写美女的《菩萨蛮》,解作“此感士不遇也”。张惠言的解释往往牵强附会,王国维就批评他讲词太顽固。[7]
[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