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孙桓(198年—3世纪),字叔武,吴郡富春人,孙河的三子,是东汉末期及三国时期东吴家族将领。孙桓深得东吴将领兵士信任,深得兵心。在夷陵之战跟随大都督陆逊抵御刘备伐吴大军,差点生擒刘备。
孙桓仪态容颜端正,怀有器量和聪明,博学又有强记忆力,又能够议论应对的能力,孙权经常称呼他为宗室颜渊[1]。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随吕蒙、蒋钦、潘璋等人参与了襄樊之战。在华容讨伐关羽,后招降关羽的余众,得五千人以及大量牛马器械。
黄武元年(222年),孙桓时年二十五岁,拜安东中郎将,跟随陆逊对抗进击东吴的刘备。刘备率领众多兵众进攻,满山都是蜀军,孙桓投掉手中的刀也奋战到底。当时,孙桓在夷陵讨伐刘备的前锋,但被刘备所围困,向陆逊求救,陆逊却回应不可以,但众将说:“孙安东是宗室族侄,看见他被围困,为什么不救他呢?”陆逊说道:“安东(指安东中郎将的孙桓)很得士兵的信任,城防坚固粮草充足,不需要担忧。等我实施计策之后,就算我不去救孙桓,孙桓的围困也会解困。”之后陆逊施展大计策,刘备果然溃逃。孙桓后来见到陆逊说:“我之前实在抱怨你不前来救我,直到今日,才知道你自有指挥调度的良策。”之后与陆逊等协力击破蜀军,刘备兵败逃走,孙桓截击差点就可生擒刘备。刘备更忿恨地感叹:“吾昔初至京城,桓尚小儿,而今迫孤至此也!”战后孙桓因功拜建武将军,封丹徒侯,督军牛渚,修筑横江坞,期间逝世。
在夷陵之战初登场,与朱然一起担任迎击刘备的重任,跟关兴不分胜负的单挑,被张苞从中进入而被打败,也在前线斩下数名将领。陆逊登坛拜将成为大都督,继续在夷陵进行防卫战。与朱然的下场不同,他并没有战死。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