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潮(baby boom),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历史上有记载的几次婴儿潮,通常是起因于有振奋人心的因素,像是农作物丰收、打赢战争及赢得体育竞赛等,但也有因为迷信或传统的因素,例如华人地区龙年特别多婴儿。在英文,形容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为“婴儿潮一代”(baby boomers)。
此条目论述以两岸三地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
著名的婴儿潮
- 战后婴儿潮:在二战结束后,远赴战场的军人解甲返乡(为了增加人口),触发了婴儿潮。包括台湾在内,专指1946年~1964年出生的人;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有此现象。此世代被经济学人称为“海绵世代”,意指他们吸干抹净后代的资源,政治人物为了讨好“具有人数(选票)优势的他们”,也不愿意未雨绸缪,日本病中“年轻人未曾享受过日本的成长宴会,来到世上只为收拾宴会结束后的残局”,正是此问题造成的后果。
- 回声潮世代:战后婴儿潮的孩子们,多半指Y世代。
- 2000年千禧年的婴儿潮:这次的婴儿潮幅度不如战后婴儿潮:
- 许多夫妻想在这个一千年只有一次的特别年份,生个千禧宝宝,让宝宝在这特别的一年出生,而且也是龙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先后出现过3次婴儿潮:
- 第一次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为全球战后婴儿潮的组成部分之一,只因为国共内战缘故起步略迟,当时政府实行鼓励生育政策,人口增长率将近300%。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曾鼓励生育,并效仿苏联给予生育多的妇女以“英雄母亲”、“光荣母亲”的荣誉称号[1][2][3][4]。1953年,在时任北京大学校长、人口学家马寅初等人的提议下,中国政府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总人口突破6亿,比1949年增长超过1亿多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20‰[2][3][5][6][7]。
- 第二次出现在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后,高峰在1965年,持续至1979年,当时由于国民经济情况逐渐好转,补偿性生育来势很猛,人口出生率在30‰~40‰之间,平均达到33‰,10年中国共出生2.5亿人。占当前中国总人口数的20%。是中国历史上出生人口最多、对后来经济影响最大的主力婴儿潮。
- 第三次婴儿潮出现在1986年至1991年,是因为中国主力婴儿潮成家立业,进入生育年龄而产生,称作回声婴儿潮。其中1990年是这6年中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此次婴儿潮出生人口总量虽不及主力婴儿潮,但也有1.3亿,为当前中国人口的十分之一。
1945年香港重光后出现婴儿潮,由1945年持续至1965年[8],这段时期的高出生率及中国内战造成的逃港潮,使香港人口在短短20年间,由战后的60万人激增至360万人。2007年,香港大学社会学系吕大乐教授,编写了一本名为《四代香港人》的专题书籍,讲述香港人口的问题。
在台湾,1976年为龙年;亦是被谈论的一个婴儿潮。[9]
影响
婴儿潮主要为二十年后的未来社会带来大量人力,但婴儿潮在半个世纪后,当人都开始老了,令老年人口暴升,造成人口老化问题。而婴儿潮过分的还可以造成因劳力过多,出现失业情况;居住问题。
美国实例上,在未来二十年内,婴儿潮世代仍将构成美国社会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态度与行为,会对经济、职场,以及整个社会制度带来深远影响。例如,婴儿潮世代的老年人偏好全人的自我照护、自然食品、身心灵疗愈的方式,排斥高科技医疗,因此,有些医院已经开办以另类药品与心灵咨商为号召的新院区。[10]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