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树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乳香(英语:frankincense)是一种由乳香树属植物产出的含有挥发油的香味树脂,主要由乳香树(Boswellia sacra,产于阿曼佐法尔、也门、索马里)、波叶乳香树(B. frereana,产于索马里)、齿叶乳香树(B. serrata,产于印度)、纸皮乳香树(B. papyrifera,产于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地)生产。[1]其采集方法是在乳香树皮上割开伤口,流出乳状汁液,接触空气后变硬,成为颜色或白、或绿、或黄、或红的半透明凝块。
乳香的英文名frankincense源自古法语franc encens,意思是“上等熏香”。[2]该说法现在还在许多欧洲语言中使用。
乳香在中国汉朝至唐朝的文献中叫做薰毒、薰力、薰陆(熏陆)、薰陆香(熏陆香)。[3][4]这些名称可能译自梵语名君杜噜(कुन्दुरु,kunduru)[5]或波斯语、阿拉伯语名捆都而(کندر,kundur)。南朝梁时便有用香炉焚烧薰陆的记载。[6][7]唐宋开始改称乳香或乳头香,得名于其树脂垂滴如乳。[8]
其他别名包括马尾香、天泽香、摩勒香、多伽罗香、杜噜香等。[9]
乳香在西方的宗教场合很常用。古埃及和古罗马的祭司曾大量使用乳香在神庙中制造异香缭绕的神秘气氛。古埃及遗留下来的记载中就记载了古埃及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曾经亲自带领贸易商团前往庞特(今地理位置不明,可能是索马里)和庞特女皇,阿提女皇进行乳香贸易,并使用来制作化妆品。据说罗马皇帝尼禄在皇后波培娅·萨宾娜的丧礼上烧掉了足够供应罗马城一年份的乳香。乳香也是犹太教圣殿中所燃的香料之一,旧约全书前五卷中经常提到乳香。根据圣经《马太福音》第二章第11节记载,来自东方的贤士带了黄金、乳香和没药去伯利恒朝圣,将其奉献给降诞于人间的耶稣。现今天主教的重要弥撒中仍常用到乳香。
由于基督教的发展,令乳香在埃及和欧洲的市场在4世纪之后逐渐缩小,以及6世纪也门马里卜大坝崩溃之后阿拉伯半岛上出现荒漠化的现象,被称为“无人地带”的鲁卜哈利沙漠中的众多绿洲消失,使得商旅马车更难以越过。再加上近东的帕提亚帝国境内游牧民族对商旅的抢夺,使得也门经阿曼至近东的“乳香之路”在兴盛了300年后出现衰落的趋势。但此后仍通过红海向拜占廷、中国出口大量的乳香。公元11世纪,阿曼开辟了至中国广州、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又称之为“海上乳香之路”,每年向中国出口数十吨以至上百吨乳香。北宋初年,泉州陈洪进遣使于乾德元年(963年)十二月,“贡白金千两,乳香、茶药皆万计。”[11]真宗朝,皇帝尊崇道教,对乳香的消费大增,“道场科醮无虚日,永昼达夕,宝香不绝……袭庆奉祀,日赐供乳香一百二十斤”[12]。宋徽宗崇宁年间,“神霄宫事起,土木之工尤盛。群道士无赖,官吏无敢少忤其意,月须币帛、珠砂、纸笔、沉香、乳香之类,不可数计,随欲随给。”[13]
失落的古城邬巴尔在现在的阿曼,位于“香料之路”上,被认为是以前乳香交易的中心。邬巴尔在1990年代初期被重新发现,现在正在作考古挖掘中。
古代将乳香用于宗教祭典,也当作熏香料(制造熏香、精油的原料)使用。也是中药的一种外科和内科药材,用于止痛、化瘀、活血,乳香“性温,疗耳聋、中风、口噤、妇人血风。能发酒治风,冷止大肠,泄僻疗诸疮疖,令内消。”[14]。赵汝适在《诸蕃志》卷下《乳香》载:“乳香,一名薫陆香,出大食之麻啰拔、施曷、奴发三国深山穷谷中。其树大概类榕,以斧斫株,脂溢于外,结而成香,聚而为块”。在西方的文献纪载中,乳香用做消炎、杀菌、镇定,促进细胞再生,现代也逐渐有人使用一滴乳香精油涂抹脸部,抗皱。
可抗发炎、抗关节炎、抗霉菌和抗细菌。局部使用于疼痛的缓解上,可降低胆固醇、保护肝脏。对于关节炎、痛风、下背痛、肌炎以及纤维肌痛症有益。帮助修复因发炎所造成的血管伤害。在传统上可以使用来治疗肥胖、腹泻、肺部疾病、钱癣以及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