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銅鑼灣的基督教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华基督教会公理书院(英语:CCC Kung Lee College,英文简称KLC,中文简称公理),又称公理书院(Kung Lee College,1967年-2003年),前名为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公理书院(Kung Lee College, The Church of Christ in China Hong Kong Council),是昔日香港男女津贴中学,由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于1967年创立及管理,校舍位于香港铜锣湾大坑径17号。学校在创校初期以私立实验中学模式办学,在1972年转为按额资助学校。随着政府于1978年实施普及教育,学校遂接受政府之邀请由1979年起分期转为津贴中学,直至1982年正式成为政府全津贴中学。学校在1999年9月易名为中华基督教会公理书院,2003年因搬迁到红磡土瓜湾新校舍并更名为中华基督教会基道中学[1],原有校舍则成为中华基督教会公理高中书院,于2003年9月1日起开课。转型前之校长为周耀坚牧师,校监为余英岳牧师。
此条目或许过多或不当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文字、图像及多媒体文件。 (2025年1月9日) |
中华基督教会公理书院 The Church of Christ in China Kung Lee College | |
---|---|
![]() | |
地址 | ![]() |
类型 | 津贴男女中学 |
宗教背景 | 基督新教 |
隶属 | 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 |
创办日期 | 1967年![]() |
关闭日期 | 2003年 |
学区 | ![]() |
校监 | 余英岳牧师(末任) |
校长 | 周耀坚牧师(末任) |
副校长 | 何俭安先生(末任) 林锦超先生(末任) |
职员人数 | 59(2002年) |
学生人数 | 803(2002年) |
校训 | 明辨笃行 |
校色 | 红色 与 金色 及 咖啡色 |
分院 | 级社制 |
学校占地面积 | 7,000平方米 |
状态 | 已转型,校舍于2003年成为中华基督教会公理高中书院,再于2022年转营为直接资助计划完全中学中华基督教会公理书院。 |
60年代初期,中华基督教会鉴于学校不足及教育质素未臻理想,遂有意于港岛大坑道一带建校,并拟命名为“基理英文中学”,实行透过学校为媒介作传道服务。后为纪念公理堂的办学热诚,改名为“公理书院”,并于1967年9月正式开课。
创校初期,区会以私立实验中学的理念,并以持续升学进修的特色,计划开设大专部及与美国数十所大学取得连系。当时吸引了不少不同国籍的学生和老师,使公理书院几乎成为一所国际学校。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制度不断的改变,学校的办学模式亦按著环境所需而逐步转变,由最早期的私立学校于1972年转为按额资助学校,然后于1977年参加教育署所推行之按位资助学校按年转为津贴学校。直至1982年,为配合政府全面实施九年免费教育政策,本校正式成为政府全津贴中学。
学生除修读一般文法中学提供的基础课程外,并参与多类型课余活动。时至今天,本校已成为一所具规模的全津贴全日制男女子中学,并已于1999年9月易名为“中华基督教会公理书院”,继续承担区会的教育使命。
根据公理书院于2002年校网记载,全校共有29班,学校搬迁前的2002-2003学年度有中一6班、中二5班、中三6班、中四至中五各4班、中六至中七各2班。[2]
以下是学校搬迁前开设给学生修读的科目: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授课)中文、数学、综合科学、地理、中史、历史、经公、电脑、音乐、体育、普通话、宗教、美术与设计、生活教育科
(以英文授课)英文
中四至中五
(以中文授课)中文、数学、附加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地理、中史、历史、电脑、体育、宗教、普通话、商业、经济
(以英文授课)英文、英文打字、会计原理、英文文书处理及商业通讯
中六至中七
(以中文授课)中国语文及文化、宗教、历史、中国历史、中国文学、体育
(以英文授课)英语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纯数、地理、经济、会计学原理
学校秉承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办学目的“透过学校、传道服务”,结合“因材施教”及“永不言弃”的信念,本校老师积极为学生们设计合适的课程,配合灵活生动的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校亦甚注重学生的英语水平,并将普通话列入初中必修课程,以求贯彻“两文三语”的教学政策。学校推行了多种辅导计划,举办了三十多个兴趣小组及学会,使学生身心均衡发展。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