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龍屬次出现于流行文化之中,尤其是1993年电影《侏罗纪公园》。 腕龙是根据科罗拉多州弗鲁塔附近科罗拉多河河谷1900年发现的部分颅后骨骼(英语:Postcrania )所命名。该标本出自莫里逊组灌木丛盆地段(Brushy Basin Member),化石年龄约为1.54亿至1
博克龍屬gtse))是一属新角龙类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早期的蒙古,仅含唯一种博克孜龙(Beg tse),所知于部分颅骨和一些非常零碎的颅后骨骼(英语:postcrania )。博克龙被视为已知最原始的新角龙类。 正模标本IGM 100/3652发现于蒙古国南戈壁省的朝格特敖包县附近的西巴彦乌兰组(英语:Ulaanoosh
西風龍屬根据美国蒙大拿州卡本县早白垩世(阿普第阶至阿尔布阶)克洛夫利组(英语:Cloverly Formation)发现的部分颅骨及颅后骨骼(英语:Postcrania )碎片所命名。新材料正在准备描述,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发现的脚印也被归入类似西风龙的动物。 汉斯·戴尔特·苏伊士(Hans-Dieter
中國龍屬V34出土於中國雲南省祿豐組的張家窪地層,這是由暗紅色沉積物形成的岩床,年代估計為侏羅紀早期,約1億9600萬至1億8300萬年前。在此地發現的中國龍標本有:IVPP V97(postcrania )、IVPP V36(牙齒)、IVPP 37(牙齒)、IVPP V88(髂骨)、IVPP V35(牙齒和顱後骨骼)、IVPP V100、IVPP
纤细鸟属 类已灭绝的一属,生存于早白垩世阿普第期。纤细鸟属于反鸟亚纲华夏鸟科,化石产自中国辽西,为朝阳市九佛堂组发现的一个接近完整的颅骨及颅后(英语:postcrania )骨骼。该属由李莉和侯世林于2011年(英语:2011 in paleontology)首次命名,模式种是九佛堂纤细鸟(Gracilor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