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Malayo-Polynesian languages)是南岛语系以下的一个分支,使用人口约有3亿8550万。在过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有时候也被当作是南岛语系的同义词。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的语言人口分布很广,散布于印度洋、南太平洋及北太平洋南部地区,西至非洲东南的马达加斯加岛,东至智利的复活节岛,北至夏威夷和台湾的兰屿,南至新西兰。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语言的构词特色为以词缀及重叠的方式来创造新词。此语族的语言的音位系统通常并不庞大,大部分语言没有辅音丛(如英语的[str]),元音系统也较小,以五元音系统为大宗。
主要语言
马来-波利尼西亚核心语言使用人口约有2亿3000万,其中包含马来语(印尼语及马来西亚语)、巽他语、爪哇语、布吉语、峇厘语、亚齐语;同时也有大洋洲语,包含库阿努阿语、基里巴斯语、斐济语和各种波利尼西亚语,如夏威夷语、毛利语、萨摩亚语、大溪地语和东加语。其中,马来语也是新加坡和汶莱的本土语言。
菲律宾语言也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亚族语言,总人口超过一亿人,横跨台湾兰屿、菲律宾群岛和北部苏拉威西。一些主要的菲律宾语言,如他加禄语(菲律宾语的发展基础)、宿务语、伊洛卡诺语、希利盖农语、中比科尔语、瓦瑞语和邦板牙语,各有至少三百万的使用人口。
分类系谱
说明:根据《民族语》现时的记载,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共有1248种语言,占南岛语系的绝大部分。而这1248种语言,占了多数的708种语言,归入“中-东部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2]。
传统上,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以“西部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Hesperonesian)和“中-东部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分类;但因“西部”只有地理上的关连,到最近这种分类已不再使用。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与东台湾南岛语族有许多共同的音韵及词汇创新,如 *t, *C 合并为 /t/(东台语族下所有分支)、*n, *N 合并为 /n/(噶玛兰语、巴赛语)、*S 转为 /h/(西拉雅语),以及 *lima "五"。[3] 然而,没有任何一支台湾南岛语能与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有直接的连系。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内含许多语言群,彼此相互交错。唯一较明确的一个大支系是大洋洲语族,就语言结构层面而言(音韵、词汇、形态及句法),仍可重建一个完整的共同祖语。其他在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的大分支都仍具争议。
其中较具影响力的提案,当属白乐思于多篇论文中提议的两大分支:西部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及中-东部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4]
将中-东部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分为一群的看法,虽仍有少数反对意见,但基本上广为各学者接受。[5][6]相对地,西部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现多被当概括性术语(包含白乐思自己在内也这样认为),内部语言不能归于一个系谱分支之下。在接受中-东部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的假设下,可对马来-波利尼西亚语言做出进一步的分群,如下:[7]
- 菲律宾语群(有争议)
- 巴丹语群
- 北吕宋语群
- 中吕宋语群
- 北民都洛语群
- 大中部菲律宾语群
- 卡拉米语群
- 南民答那峨语群
- 桑吉尔语群
- 米纳哈沙语群
- 乌米莱-杜马结语
- 马尼德-伊纳格塔语
- 阿提语
- 萨玛-巴召语群
- 北婆罗洲语群
- 北沙巴语群
- 南沙巴语群
- 北砂劳越语群
- 加央-穆里克语群
- 陆地达雅克语群
- 巴利多语群(包含马拉加斯语)
- 莫肯-莫克伦语群
- 马来-占语群
- 西北苏门答腊语群(包括恩加诺语)
- 拉让语
- 楠榜语群
- 巽他语群
- 爪哇语群
- 马都拉语群
- 峇厘-萨萨克-松巴哇语群
- 西里伯斯语群
- 南苏拉威西语群(亦称比利克语支)
- 帕劳语
- 查莫罗语
- 中-东部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
- 中部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
- 松巴-佛洛勒斯语群
- 佛洛勒斯-伦巴塔语群
- 塞拉鲁语群
- 卡伊-塔宁巴尔语群
- 阿鲁语群
- 中部馬魯古语群
- 帝汶语群(亦称帝汶-巴巴语群)
- 科韦埃语
- 泰奥尔-库尔语群
- 东部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
- 南部哈马黑拉-西部新几内亚语族
- 大洋洲语族(约450种语言)
- 中部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
而最近“重新发现”的纳萨尔语(Nasal language)地位仍未明,但此语言在词汇、音韵发展上与拉让语及楠榜语有密切关系。[8]
阿德拉 (Adelaar 2005) 提出“马来-松巴哇语群”,依据词汇及音韵证据,统合了马来语群、亚齐语-占语群、峇厘语、萨萨克语、松巴哇语、马都拉语以及巽他语群。[9]
大北婆罗洲语群假说,统合了除了巴利多语群以外的所有婆罗洲语言以及马来-占语群、拉让语和巽他语群,最初由 Blust (2010) 提出,Smith (2017, 2017a) 延续此一提案,并做出更详尽的研究。[10][11][12]
- 大北婆罗洲语群
- 北婆罗洲语群
- 北沙巴语群
- 南沙巴语群
- 北砂劳越语群
- 加央-穆里克语群
- 陆地达雅克语群
- 马来-占语群
- 莫肯-莫克伦语群 (Smith (2017) 未包含此语群)
- 拉让语
- 巽他语群
- 北婆罗洲语群
由于包含马来-占语群和巽他语群,大北婆罗洲语群假说与阿德拉 (Adelaar 2005) 提出的马来-松巴哇语群无法兼容。据此,白乐思决然否定了马来-松巴哇语群做为一个语言分群的可能。而大北婆罗洲语群此一分类依据的仅有词汇性证据。
承袭白乐思 (Blust 2010) 的大北婆罗洲语群假说并加以延伸,[10]史密斯 (Smith 2017) 以“西印尼语群”统合了数个马玻语言的分群,大幅减少马玻语系第一分支 (primary branches) 的数量:[11]
- 西印尼语群
- 苏门答腊语群
(西北苏门答腊语群的延伸版本,包含纳萨尔语(Nasal language);史密斯认为内部分群仍有待后续讨论。) - 西里伯斯语群
- 南苏拉威西语群
- 帕劳语
- 查莫罗语
- 莫克伦语群
- 中-东部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
- 菲律宾语群 (语链 linkage)
(根据史密斯的说法,认为“菲律宾语言并非一个分群,而是一个可能包含多个第一分支 (primary branches) 而互有松散关联的语言群 (a loosly related gourp)。”) 爱德华 (Edwards 2015)[14] 认为恩加诺语是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的第一分支。然而,史密斯 (Smith 2017)否决了这个看法,他认为恩加诺语本身经过剧烈的内部变化,但原先应与其他苏门答腊语言相去不远。
此外,里德 (Reid 2013)[15] 认为阿提语也是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的第一分支。
Zobel (2002) 提出“核心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群”此一分群,根据的是其研究中对印尼多数南岛语(除多数婆罗洲语言及北苏拉威西语言以外)在南岛型配列和句法上共同创新的推定。此一分群包含了大巽他群岛语言(马来-占语群、西北苏门答腊语群、楠榜语、巽他语群、爪哇语群、马都拉语群、峇厘-萨萨克-松巴哇语群)、苏拉威西多数语言(西里伯斯语群、南部苏拉威西语群)、帕劳语、查莫罗语以及中-东部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16]这是少数尝试以中间分支将部分西部马-玻语族语言与中-东部马-玻语族连结的假说,但在学术界并未获得太多关注。
脚注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