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或称IUCN红色名录,简称红皮书)于1963年开始编制,是全球植物物种保护现状最全面的名录。此名录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编制及维护。

事实速览 成立时间, 总部 ...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Thumb
成立时间1964
总部英国
服务地区全球
官方语言
英语
隶属物种存续委员会、国际鸟盟保护国际公益自然国际植物园保护组织基尤皇家植物园, 得克萨斯农工大学罗马大学伦敦动物学会生态荧屏基金会
上级组织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网站www.iucnredlist.org 编辑维基数据链接
关闭

IUCN红色名录是根据严格准则去评估数以千计物种亚种绝种风险所编制而成的。准则是根据物种及地区釐定,旨在向公众及决策者反映保育工作的迫切性,并协助国际社会避免物种灭绝。

主要的物种评估机构有国际鸟盟世界保护监测中心IUCN辖下物种存续委员会内的专家团体。总括而言,上述团体所评估的物种数目占整个红色名录接近一半。

IUCN红色名录被认定为对生物多样性状况最具权威的指标。

历史

1963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下属的物种生存委员会(Species Survival Commission, SSC)提出编制濒危物种红皮书(Red Data Book)计划, 1966年以活页方式出版了兽类和鸟类两卷,随后又出版了两栖爬行类、被子植物、淡水鱼类、无脊椎动物[1]

初期红皮书中对物种的评估只有定性标准,没有定量标准[1]。1991年首次提出了量化标准,建议了3个受威胁等级[2]。1992年引入了未受威胁等级。

公布

2008年更新的红色名录。估计总共物种数量有61,259种,评估了总共26,604种物种及2,160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y)、族系(Stock)、亚族(Subpopulation)。

所有已评估物种中,共有16,928种被视为受威胁,当中有8,462种为动物,8,457种为植物,9种为地衣菇类

根据2022年七月发布的IUCN红色名录,所评估的147,517个物种当中,受威胁物种(即被列为极危 、濒危或易危的物种)已增加至41,459种。[3]

名录中公布了共804种自公元1500年起绝种的物种。与2000年公布的766种比较,增加了38种。

每年都有少量的“绝种”物种再次被发现,被拨入拉撒路物种Lazarus taxon)(这是个古生物学名词,指化石记录中忽隐忽现的物种),或拨入数据缺乏(DD)级别之内。于2002年,绝种物种数量减少至759种,但后来又回升了。

保护级别

2001年,Mace和Lande提出并制定了Mace-Lande物种濒危等级标准(IUCN3.1),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形成了《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 of Endangered Species[4]

物种分类为9个级别,根据数目下降速度、物种总数、地理分布、群族分散程度等准则分类。详见保护现状的描述。

Thumb
2006年的分类
Thumb
1994年的分类

1994年所订立的准则只有8个级别(IUCN2.3),低危(LR)级别下再有3个子分类:近危(nt)、无危(lc)、保护依赖(cd),2001年准则更改,将上述组别归入近危(NT)级别。

当讨论IUCN红色名录,“受威胁”("threatened")一词是官方指定为以下3个级别的总称:极危(CR)、濒危(EN)及易危(VU)。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