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U C库,又名glibc,是GNU计划所实现的C标准库。尽管其名字中带有“C库”,但它现在也直接支持C++(以及间接支持其他编程语言)。它是自由软件基金会(FSF)在20世纪90年代初为他们的GNU操作系统设计的。它为GNU系统GNU/Linux系统和一些其他的类Unix系统提供了系统核心库。这些库提供了关键的API,包括ISO C11、POSIX.1-2008和BSD所规定的API和一些底层API,包括open、read、write、malloc、printf、getaddrinfo、dlopen、pthread_create、crypt、login、exit等。

事实速览 原作者, 开发者 ...
GNU C库
Thumb
原作者Roland McGrath
开发者GNU计划
首次发布1987年,​38年前​(1987[1]
当前版本
  • 2.40(2024年7月22日;稳定版本)[2]
编辑维基数据链接
原始码库 编辑维基数据链接
编程语言C语言
操作系统类UNIX系统
类型
许可协议LGPLv2.1[3]
网站www.gnu.org/software/libc/
关闭
Thumb
Linux API由Linux内核的系统调用接口、GNU C库(GNU)、libdrm、libalsa和libevdev组成。
Thumb
Glibc是Linux内核系统调用的封装器。
Thumb
Linux内核和GNU C库共同构成了Linux API。编译后,二进制文件提供ABI。

glibc在GNU宽通用公共许可证下发布。[3]

faviconfaviconfavicon
3 sources

历史

glibc项目最初主要由Roland McGrath编写,他在20世纪80年代为自由软件基金会(FSF)工作。[4]

1988年,FSF称glibc已基本实现ANSI C所规定的内容[5] ;到1992年,它已经实现了ANSI C-1989POSIX.1-1990所规定的功能,并正在进行关于实现POSIX.2的工作。[6]

1995年9月,Ulrich Drepper为glibc项目做出了他的第一个贡献,并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成为glibc的核心贡献者和维护者。[7] Drepper担任维护员一职多年,直到2012年累计占项目总贡献的63%。[8]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34 sources

Linux libc

在20世纪90年代初,Linux内核的开发团队分叉了Glibc,名为“Linux libc”并单独维护。

当FSF在1997年1月发布glibc 2.0时,由于glibc 2.0更符合POSIX标准,内核开发者停止了Linux libc的开发。[9] glibc 2.0还具有更好的国际化和翻译、IPv6功能、64位数据访问、多线程支持、未来版本的兼容性,而且代码更加可移植。[10]

最后版本的Linux libc使用的库文件名是libc.so.5。因此,Linux上的glibc 2.x使用的库文件名称为libc.so.6[11]AlphaIA64 平台的glibc使用libc.so.6.1代替). 这些以.so为后缀的文件通常被缩写为libc6 (例如在Debian的软件包名中),遵循一般库的惯例。

根据Richard Stallman的说法,由于开发者们的身份模糊,FSF无法将Linux libc做出的改动合并到glibc中。GNU项目对著作权相关的要求十分严格。[12]

faviconfaviconfavicon
4 sources

成立委员会

自2001年起,库的开发由 [13]一个监管委员会负责,[14]但保留了Drepper主要贡献者和维护者的身份。委员会的设立被Drepper公然说成是Richard Stallman的阴谋诡计,因而被公共争议所包围。[15][16][17]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5 sources

迁移到git

glibc以前被储存在CVS仓库中,2009年被迁移到Sourceware上的Git仓库。.[18]


favicon
1 sources

委员会解散

2012年3月,委员会投票决定解散,并撤销Drepper的职务,转而由Ryan Arnold、Maxim Kuvyrkov、Joseph Myers、Carlos O'Donell和Alexandre Oliva负责glibc的维护工作。但是,他们对于glibc没有额外的决策权。[19][20]

在委员会解散后,Debian和其他使用glibc替代品的项目又迁移回到了glibc。[21] 从2014年开始,EGLIBC不再开发,因为它“现在的目标是在glibc上直接解决问题”。[22]

2017年7月,在glibc创立30年时,Roland McGrath宣布不再直接参与项目,并宣布自己为名誉维护者。“过去这几个月,甚至过去几年,已经证明你们不再需要我了”。[4]

faviconfaviconfavicon
4 sources

版本历史

对于大多数系统来说,glibc的版本可以通过解析lib文件(例如,/lib/libc.so.6)获得。

更多信息 版本, 日期 ...
关闭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15 sources

功能

glibc实现了单一UNIX规范、POSIX(1c、1d和1j)所要求的功能,并实现了ISO C11、ISO C99Berkeley Unix(BSD)接口、System V接口定义(SVID)和X/Open Portability Guide(XPG)4.2所要求的部分功能,并提供了所有符合XSI(X/Open System Interface)的系统所共有的扩展以及所有X/Open UNIX扩展。

此外,glibc还提供了在开发GNU时被认为有用或必要的扩展。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6 sources

受支持的硬件和内核

glibc可以运行在许多不同的内核和不同的硬件架构上。官方支持的硬件架构[38] 包括: 32位ARM,AArch64C-SKYDEC AlphaIA-64Motorola m68kMicroBlazeMIPSNios IIPA-RISCPowerPCRISC-Vs390SPARC, 和 x86 (旧版本支持 TILE)。Glibc官方支持HurdLinux内核。此外,还有大量打过补丁的版本可以运行在FreeBSDNetBSD上(因此glibc也相应地支持Debian GNU/kFreeBSDDebian GNU/NetBSD,因为这些内核与FreeBSD和NetBSD的关联很大),以及OpenSolaris的分支版本。[39] Glibc的一个修改过的版本也被用在 BeOSHaiku中。[40]

faviconfaviconfavicon
3 sources

在小型装置中的使用

Glibc在过去因过于臃肿且速度比其他C库较慢,遭到一些开发者们的批评,如Linus Torvalds[41] 和一些嵌入式开发程序员。 出于这个原因,人们创建了几个用于在嵌入式平台替代Glibc的C标准库。这些库较Glibc更小。然而,许多嵌入式开发项目仍使用Glibc,因为它更加符合标准且兼容性更好。例如Openmoko[42] 和由iPaq使用的Familiar Linux(在使用GPE显示软件时)[43]

faviconfaviconfavicon
3 sources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