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茶得名于大陆地区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之一,属于绿茶。目前中国大陆主要产于浙江省中部一带,分为西湖、钱塘(杭州产区)、越州(绍兴产区)三个产区,台湾则产于新北市三峡区。
历史
- 晋朝时葛洪曾在杭州龙井炼丹。
- 五代十国此地有落晖坞,又称为老龙井;后汉乾祐二年(949年)此地建立报国看经院。
- 北宋时龙井寺时改名寿圣院。
- 南宋时龙井寺再改称广福院、延恩衍庆寺。茶农约于此时开始产茶,不过吴自牧《梦粱录》中仅记载“宝云茶”、“香林茶”、“白云茶”三种杭州茶。
- 元朝时虞集游龙井,并题诗道:“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
- 明朝时龙井茶已有盛名。田艺蘅说:“今武林诸泉,惟龙泓入品,而茶亦惟龙泓山为最……其地产茶,为南北山绝品……宝云、香林、白云诸茶,皆未若龙泓之清馥隽永也,龙泓今称龙井,因其深也。”[1]
- 清朝时龙井茶名气日益提高。乾隆年间,皇帝敕封了龙井“十八棵御茶”,并留下龙井茶的诗词,西湖周围村落开始发展茶园。
- 民国初年,西湖附近的寺院龙井寺、虎跑寺等以及部分茶农成立龙井茶销售事业。
特征
龙井茶品四绝为“色绿、香郁、味甘、形美”,意即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
西湖龙井茶叶为一芽一叶或二叶,叶扁形且细,宽度条形整齐,颜色为绿黄。
成分
龙井茶的香气主要由芳樟醇、己酸叶醇酯、β-紫罗兰酮、橙花叔醇、苯甲醛、壬醛、香叶醇、雪松醇和反式呋喃型芳樟醇氧化物组成,它们在西湖龙井中含量最丰富。[2]
产区
二十世纪初,茶品因产地、炒制方法的差异,而有“狮、龙、云、虎、梅”称呼,如“狮字龙井”。后又改为“狮、龙、梅”三种品类,“狮字龙井”或“狮峰龙井”产于西湖乡龙井村;“梅字龙井”或“梅均龙井”产于西湖乡梅家坞、梵村、云栖、外大桥一带;“龙字龙井”或“西湖龙井”则产于西湖乡其余地方。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法定龙井茶为地理标志产品,杭州技术监督局规范只有生产于浙江省的西湖产区、越州产区、钱塘产区这三区才能使用龙井系列名称,其他任何产地的号称龙井全为假冒。[3]详细产区包含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区、临安市、富阳市、萧山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绍兴县、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等12个县(市、区),以及上虞市毗邻绍兴的磐安县、东阳市、天台县等4个县的部分龙井茶产品为受保护区域。
台湾新北市三峡区于日治时期原产红茶,战后则改种植蒋中正总统等外省籍达官显要偏好之龙井茶及香片,[4]2010年时为台湾龙井茶唯一产地。[5]
种植
题咏
- 游龙井(元.虞集)
杖藜入南山,却立赏奇秀。
所怀玉局翁,来往约履旧。
空余松在涧,仍作琴筑奏。
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昼。
入门避沾洒,脱屐乱苔甃。
阳岗扣云石,阴房绝遗构。
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
坐我薝萄中,余香不闻嗅。
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群岫。
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
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嗽。
讲堂集群彦,千蹬坐吟究。
浪浪杂飞雨,沉沉度清漏。
令我怀幼学,胡为裹章绶。
- 龙井 (淸•鲍之蕙)
高秋选胜来钱唐,篮舆取道径风篁。
竹阴四合上无路,泉声百道回崇冈。
昔闻兹山有龙井,井底苍龙眠不醒。
更闻高僧有辨才,月林结客无尘埃。
有龙则灵僧则典,瀹茗终年驻轩冕。
碑碣模糊迹半湮,林泉深邃名尤显。
我来风日正情幽,策杖扪萝终日留。
三面岚光沐微雨,四围霁色明吟眸。
丹黄苍翠纷岩腹,天为游人开绣谷。
亭前奇石作云房,山外明湖消雾谷。
残僧扫叶煮寒泉,一瓯着手清可怜。
坐觉幽香袭眉宇,不知众壑生苍烟。
何来钟声落空碧,昏鸦阵阵催归客。
还期十日晓霜浓,停车一览千林赤。[6]
注释
相关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