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眉柳莺(学名:Phylloscopus inornatus)为柳莺科柳莺属的鸟类。繁殖于东古北界。这种柳莺有着强烈的迁徙性,主要在热带南亚和东南亚过冬,但也有少量出现在西欧洲。如同其他柳莺科成员,这种柳莺曾被归入旧世界莺科(Sylvidae)的集合。[3]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2]
过去曾被认为包含三个亚种,但P. i. humei和P. i. mandellii现已被分为一个独立物种,即淡眉柳莺(P. humei),使得P. inornatus成为单型物种。这两个姊妹种在形态学、生物声学和分子特征上略有不同但一致。[4][5]
分类
黄眉柳莺最早由英国动物学家爱德华·布莱思于1842年描述,并赋予其二名法名称Regulus inornatus。[6][7] 现在的属名Phylloscopus源自古希腊语phullon,意为“叶”,以及skopos,意为“寻觅者”(来自skopeo,意为“观察”)。种名inornatus来自拉丁语,意为“朴素”。[8]
描述
这是旧世界莺科中较小的一种,体长9.5至11厘米,体重4至9克,比叽喳柳莺明显小,但比黄腰柳莺稍大。与许多其他柳莺一样,整体呈现绿色的上半身和白色的下半身。其双翼上有明显的翼带,由翅膀覆羽呈黄白色的羽尖形成(大覆羽上的长翼带与中覆羽上的短翼带),三级飞羽羽缘呈黄色,并有长长的黄色眉线。有些个体有模糊的浅绿色头冠中央条纹,但许多个体并不具此特征。[3][5][9]
它不怕人,但由于树栖生活方式使其难以观察。它几乎不停地移动。其鸣唱是一种高亢的哨声组合,叫声则是尖锐的、通常为双音节的“tseeweest”,声音相对其体型来说非常响亮。唯一可能会混淆的物种是类似的淡眉柳莺(P. humei),在它们的部分重叠区域内,淡眉柳莺的颜色较暗淡,第二道翼带较模糊,且腿和下喙为深色。牠们的鸣声和叫声有明显区别,淡眉柳莺的叫声更像是“chwee”的声音。它也很容易与黄腰柳莺区分开来,后者有明显的黄色头冠中央条纹和腰斑,而黄眉柳莺则没有这些特征。[3][5]
生态与分布
如同大多数柳莺,它是食虫性的。巢筑于密集植被中,通常在树基或老树桩旁;每窝产卵2至4颗(偶尔更多),孵化期为11至14天,雏鸟12至13天后离巢。[3]
这是一种栖息于低地和山地森林及林地的常见鸟类;尤其在冬季,也可能出现在较为开阔的树林。其繁殖范围从乌拉尔山脉以西向东延伸至东西伯利亚、蒙古和中国东北。它的越冬栖地是低地的阔叶林或针叶林,范围从印度东北部的西孟加拉邦和阿萨姆,经南中国至台湾,并经孟加拉南下至马来半岛。夏季它分布于海拔高达2440米的地区,而冬季则出现在最高1525米的地方。[3]
近几十年来,乌拉尔山脉以西的欧洲繁殖族群向西扩展;1950年被描述为“相当稀有”,但在1990年已“局部繁盛”,拥有4.5万至4.6万对繁殖个体。[9]
少量个体(可能来自繁殖范围的西端)在西欧过冬,这些鸟类于每年9月下旬和10月抵达英国,它们从乌拉尔迁徙了3000至3500公里,比飞往正常的东南亚冬季栖地要少飞5500至6000公里。该族群的确切数量尚不清楚,但每年秋季在英国发现的数百只个体可能只是总数的一部分。过去它们被广泛认为是迷鸟,但现在则被认为是进行正常的定期迁徙,能够利用欧洲西部温和的海洋性气候过冬。[10]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