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头扇尾莺学名Cisticola exilis),又名黄头扇尾莺,为扇尾莺科扇尾莺属鸟类,分布于澳洲及十三个亚洲国家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澳大利亚雪梨[2]

事实速览 金头扇尾莺, 保护状况 ...
金头扇尾莺
Thumb
雄鸟繁殖羽,头顶皆为金黄色,过繁殖期会出现粗黑冠纹
Thumb
雌鸟,和雄鸟非繁殖羽近似,惟冠纹较细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扇尾莺科 Cisticolidae
属: 扇尾莺属 Cisticola
种:
金头扇尾莺 C. exilis
二名法
Cisticola exilis
(Vigors & Horsfield, 1827)[2]
异名
  • Malurus exilis
    Vigors & Horsfield, 1827[3]
关闭

牠的体长可达9—11.5 cm(3.5—4.5英寸),通常呈现棕色和奶油色,但在繁殖季节时,牠的外观会发生变化,变为金色的身体,且尾巴明显缩短。金头扇尾莺是杂食性动物,并经常发出各种声音。牠被称为“所有鸟类中最优秀的裁缝”[4],因为牠会用植物和蜘蛛丝构筑巢穴。牠在雨季交配。由于分布范围广泛且族群庞大,数量被认为正在增加。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分类

金头扇尾莺由博物学家尼古拉斯·艾尔沃德·维格托马斯·霍斯菲尔德于1827年描述,并赋予牠双名法名称Malurus exilis[3] 种小名exilis是拉丁语,意为“小的”、“纤细的”或“瘦的”。[5] 现在牠被归入扇尾莺属Cisticola,该属由德国博物学家约翰·雅各布·考普于1829年建立。[6] 它也曾被称为缝叶鸟,但与缝叶莺属(Orthotomus)(该属包含13种被称为缝叶莺的物种)关系不密切。[7][8]

有十二个亚种被承认:[8]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8 sources

描述

Thumb
The golden-headed cisticola's cream-coloured underside

金头扇尾莺是小型鸟类,体长可达9—11.5 cm(3.5—4.5英寸),体重约6—10 g(0.21—0.35 oz),雄性稍微重于雌性。尽管牠的外观与黑背扇尾莺Cisticola eximius)相似,但繁殖季节的金头扇尾莺尾巴较短。[12] 棕扇尾莺Cisticola juncidis)也与其相似,但没有金头扇尾莺那样的“浓金色”头部。[13]

雄鸟在繁殖季节有几个特征,包括金色的身体、金橙色的头部以及暗淡的下巴。牠的尾巴较短;这可能是性择的结果,因为短尾巴已被证明能提高雄鸟的繁殖成功率。[14] 非繁殖季节的雌雄鸟外观相似,特征为奶油色的腹部和棕色的背部,身体上半部有黑色或深棕色条纹,黑色的翅膀边缘有棕色,头部为金色。[13] 牠们的喉咙呈白色,脖子后部为暗淡的金色。[15] 幼鸟与成鸟外观相似,但颜色较浅。[13] 牠会发出不同于其他鸟类的多种声音,根据阳光海岸议会的说法,范围从“teewip”到“wheezz, whit-whit”。[16] 牠在发声时会展现头顶上的冠羽。[4]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6 sources

分布与栖地

金头扇尾莺的分布范围和族群非常广泛,覆盖澳洲、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尼、寮国、缅甸、尼泊尔、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台湾、泰国、东帝汶和越南。其分布范围估计为36,800,000 km2(14,200,000 sq mi)[1],且是澳洲及从印度到菲律宾最常见的扇尾莺物种。[17]

该物种的栖地包括草坡、稀树草原林地灌木丛[12]、河流、湿地或灌溉农田[4],尤其是在草丛高且茂密的地区。除了繁殖季节外,该物种大多喜欢接近地面活动。[13] 在澳洲北部,草原火灾偶尔会使其迁移到森林边缘栖地。[12] 根据《BioLife》科学期刊的报告,牠通常栖息于海拔1,200米(3,900英尺)或以下的地区[来源请求],然而《世界鸟类手册》指出,牠在中国可栖息于高达1,500米(4,900英尺)的高度,并在龙目岛栖息于1,800米(5,900英尺)的高度。[12]

行为

An adult golden-headed cisticola vocalizing

金头扇尾莺是杂食性动物[4],主要以无脊椎动物为食,如昆虫和小蛞蝓[12],但也吃草籽。[13] 它通常在地面上觅食,藏身于各种植物中,如草丛,并缓慢移动。牠通常终生居住在同一地区,但栖地变化有时会使其迁移至其他地点。来自新几内亚和塔斯马尼亚的纪录显示牠是一种游荡的鸟类,并且在中国可能进行部分迁徙。在非繁殖季节很难发现它,这使得分析其迁移行为变得困难。[12] 牠通常单独行动或以小群体活动,但在非繁殖季节,群体可能会变得更大。[12]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繁殖

金头扇尾莺通常在雨季进行交配,而这个季节因国家而异。在亚洲,繁殖季节为中国的5月到7月,印度的4月到8月,摩鹿加群岛和苏拉威西的9月到3月,新几内亚的12月到3月,东南亚的4月到9月。牠在澳洲北部可全年繁殖,而在澳洲西部则为1月至5月,澳洲东部为10月至4月。在澳洲东南部,通常在9月至10月进行繁殖,而其繁殖羽较早出现,通常在7月或8月。当降雨时,牠可在其他时期繁殖。牠可以是一夫一妻制多配偶制,这取决于地区。[12] 繁殖季节时,雄鸟有时会飞翔并鸣唱来展示自己。[13] 在这些表演中,雄鸟会“垂直攀升,盘旋上升到约50米的巡航高度,围绕飞行长达5分钟,边唱边交替拍打和合拢翅膀”,然后急速下降到接近地面的位置。牠可以立即重复这一过程,或者飞到领地的另一部分再进行展示。在澳洲昆士兰,雄鸟会捍卫其领地,该领地的大小为17.077。[12]

金头扇尾莺会在灌木丛、草丛及其他植物中筑巢,距地面不超过3米(10英尺)。牠们用绿色的叶子[17][18]、柔软的植物绒毛和草来建巢[13],巢会与植物融为一体,达到伪装的效果。[16] 牠因为筑巢技术而被称为“所有鸟类中最优秀的裁缝”,经常用蜘蛛丝将巢缝合在一起。[4] 根据《梅特兰水星报》的记载,牠筑巢的过程是先打孔,然后“穿过蜘蛛丝”,最后“将结构拉在一起”。巢由雌雄鸟共同建造,雌鸟负责缝合巢穴,而雄鸟则提供蜘蛛丝给雌鸟使用。[18] 牠们的巢呈圆形,侧边有一个入口。[13]

每次产下三到四颗蛋,由雌鸟孵卵,孵化时间约为11天。成功孵化的蛋约为32%。孵化后,雌鸟负责喂养幼鸟,而雄鸟则保护巢穴,驱赶接近的动物。幼鸟会在巢中停留11至13天,期间雌鸟会吞食牠们的粪便。[12]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状态

根据各国对金头扇尾莺族群的报告,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认为金头扇尾莺的全球族群正在增长。[1] 其族群密度因地区而异——大多数地区每公顷约有2到6只鸟,而在澳洲西部金伯利地区,每公顷的鸟数可达27只。[12] 由于其广泛的分布范围和增长中的族群,IUCN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无危物种[1]

图库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