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歌川 (1919年8月14日[1]—2010年6月4日)[2]福建省福州市人,原名昌耿,别号三山,战后台湾艺术家[3]

事实速览 黄歌川, 本名 ...
黄歌川
本名昌耿
性别
出生(1919-08-14)1919年8月14日
福建省福州市
逝世2010年6月4日(2010岁—06—04)(90岁)
台北市
国籍中华民国
研究领域蜡染画、禅画、复合媒材
网站https://artkch.org/
关闭
faviconfavicon
3 sources

生平

中国时期(1919-1948)

黄歌川1919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自幼在父母亲的鼓励下借由字帖和画册习字画。[3]:20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黄歌川于1938年加入“抗敌剧团”担任美编兼演员,随团巡回演出之余,开始绘制漫画、壁报、木刻版画等艺术创作并编辑相关书籍刊物。 1939年首次出版个人作品集《黄歌川小品装饰木刻集》。1941年进入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今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科就读,学习素描油画水彩、木刻版画等技巧,奠定艺术创作基础,1943年毕业。[3]:21-23

台湾时期(1949-2010)

黄歌川随国民政府南迁至广州时前往香港购置多部彩色相机自行研习。 1949年5月以台湾新生报经济日报摄影记者的身份至台湾定居,同时亦为报社绘制插画与漫画。[3]:27-31 之后亦在《中国一周》、《良友》、《中外画报》、《今日世界》等报章杂志上陆续发表具文化宣传性质和新闻报导性质的摄影作品。1962年于“美而廉”画廊举办“现代彩色人像展”,展示其自行研究的重叠摄影和变色摄影成果。[3]:31-35

在台湾的生活稳定后,黄歌川重拾画笔开始进行速写、水彩及水墨创作,并刊载于当时报章杂志上;此时其作品当中可见到他尝试将东西方绘画媒材与风格相互融合的成果。1959年出版《黄歌川画集》发表其水墨作品。[3]:36-38 此外,1960年代前后,黄歌川开始进行蜡染技术简化的研究,积极推广蜡染画技术。在改良过程中探索出“冰裂纹”的新蜡染技法,广泛应用在他个人蜡染画作中。[3]:52-53

1980年代末期, 进行中日禅画的题材的探索,在1988年开始以禅宗达摩为题创作一系列禅画。[3]:58-59 2006年重拾油画创作,借由西方油画的形式,绘制传统水墨画主题,如山水、花鸟、达摩禅画等。提倡“水墨画油彩化”,以画布代纸,以油彩取代水墨,融合东方的水墨风格与西方的油画技法,盼能加速水墨画与国际接轨。[3]:70

黄歌川于创作与教学之外,亦参与联展与国际交流等艺文活动。1958年,与刘其伟王蓝席德进等人,共创“联合水彩画会”。1962年,与黄君壁傅狷夫朱德群等人,共组“中国画学会”(今中华民国画学会)[3]:182。1982-1991年担任蜡染画委员会主委[3]:53。在1971年黄歌川并成立“新艺画廊”(Contemporary Art Gallery),展售自己的作品,也代理其他艺术家作品,并设置“中国蜡染画研究中心”传授蜡染技术。该画廊于1987年结束营业。[3]:12-13

黄歌川于2010年6月辞世。

艺术创作

黄歌川创作多样化,从事的媒材跨域多元,包含蜡染画、水墨画、油画、复合媒材、水彩画、漫画、摄影与木刻版画等。其作品曾入选参加巴西圣保罗国际双年展、西班牙现代美术展,中国现代艺术展,以及全国美展(终身免审查资格)等。[4][5]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