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仪书院位于台湾高雄市凤山区,紧邻凤山城隍庙,是台湾现存规模最大的书院[1]。于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11月13日公告为三级古迹,现为高雄市市定古迹。
沿革
凤仪书院是由凤山知县吴性诚与历任凤山知县乐捐,过去归因凤山县县城屏山书院在乾隆52年(1787年)爆发的林爽文事件毁于战火之后[2],奏准将县城迁移至下埤头街(今高雄市凤山区)的凤山县新城,后在在地方政府和士绅的努力下,并由岁贡生张廷钦负责经理兴建[1],延续过去“屏山书院”的功能,当时除教学之外,亦是岁科童试考场,成为当时凤山地区的文教中心,此外由于当地居民感念曹谨开凿曹公圳的贡献,于1860年于凤仪书院东边设立曹公祠祭祀,后因日治时期倾圮而异地重建[3],书院后曾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时在举人卢德祥协助下整修过[4],当时凤仪书院规模共屋三十七间,正中厅事三间、左右官厅房二间、两廊学舍十二间、讲堂三间、头门五间、义仓九间、圣迹库一间,是全台湾规模最大的书院。[5]
日治时期,鉴于总督府大力推广新式教育体制导致书院没落,屋舍逐渐因疏于照顾而残破,此期间曾作为大日本帝国陆军台南卫戍病院凤山分院、养蚕所及凤山郡役所宿舍使用,战后时期更因产权归属教育部学产基金,因而将书院所在的土地出租,加盖建物及设施供住户进住[4],直到近年高雄县文化局在2005年开始规划修筑凤仪书院的修复计划,而在县府取得土地使用权后,便办理占住户迁移[4],并于2007年时发包整修,2011年完工[6]。而在整修期间的2008年3月时发现凤仪书院九大碑之一的“奉宪禁胥役勒索绅衿碑”(道光五年,1825年立),也是目前唯一寻获的一座[6]。
2014年10月31日,为了恢复文昌祠的祭祀功能,高雄市市长陈菊率队至台南孔庙与台南市市长赖清德共同举行分香仪式,分香完随后回书院举行开幕仪式,并于1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参观[7]。[8]
建筑设计
凤仪书院建筑群现由照壁、头门、讲堂、厅事及两廊厅舍构成,为三进式建筑,整个书院布局可分书院、试院为两个部分,东畔尚有曹公祠及试院头门的残迹。其中照壁以红砖筑成,但外表粉刷白灰,左右过去设置直棂砖窗与门楼,现今只剩下右侧门楼,额题“登云路”。而左侧已倾毁的门额为“步天衢”。
凤仪书院的头门为五开间,中央三间辟三门,左右边间设房间,古时为院丁之职守门者所使用,左右两侧皆有墙门,门额分别题有“说礼乐”及“敦诗书”,第二进则为讲堂,面宽三开间,屋架为十一架,采“彻上露明造”,过去曾作为讲学空间与祭祀使用,[9]最后一进为厅事,为师长官员办公及住宿之所。中央三开间则为办公用途,跟据《凤山县采访册》记载,厅事内共供奉文昌帝君、魁星与仓圣,具有文昌祠的祭祀功能。[10]
-
头门
-
“凤仪书院”门额
-
讲堂
-
讲堂
-
文昌祠
交通资讯
- 高雄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 凤仪书院:中正路129巷1弄2之1号西侧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