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杞(1120年—1183年),字南夫,一字道弼南宋大臣[1]

事实速览 魏杞, 出生 ...
魏杞
出生1120年
北宋
逝世1183年
南宋
职业南宋大臣
关闭
favicon
1 sources

生平

寿州寿春(今属安徽)人,家族后徙居入籍明州鄞县(今属浙江[1][2]。少从学于明州学者赵敦临[1]绍兴十二年(1142年),他考获进士的成绩;及后他被任命为余姚尉,后调任泾县。他任官期间罢除不必要的经费,为官干练,因而被提拔为大理寺主簿,后又擢太傅寺主薄、宗正寺少卿。

隆兴元年(1163年),他以宗正寺少卿的身份出使金国,不辱使命[1]。隆兴二年(1164年),金兵南下,他以礼部尚书衔出任金国通问使。当年十月,到达盱眙(今属江苏),金兵准备攻淮,盘问魏杞等宋朝使节的来意,并要求查看宋朝廷的国书,提出割地和增输岁币20万等要求,魏杞一概不答应。魏杞抵达高邮,金兵再次勒索宋使节,要求面谈,魏杞又抗辞不挠。乾道元年(1165年),魏杞抵达燕山金朝皇帝看到宋朝国书不称臣却称侄,大怒,拒绝供给宋朝使节饮食。魏杞在金主面前慷慨陈义,气劲词直,金主最终不得不以礼相待。

隆兴和议成事后,魏杞受到宋孝宗褒奖,入朝参赞机务,历任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右丞相,兼任枢密使[1]。次年因朝中政争被罢相,外放任平江府知府。以端明殿学士奉祠致仕,告老还乡[1]。归居庆元府鄞县小溪,时人称他为碧溪先生[3]淳熙十年(1183年)十一月,在鄞县家中逝世,谥文节,赠特进光禄大夫。宁宗嘉泰年间,追封鲁国公。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家世

天祖:魏羽(三司使) 高祖:魏琰(卫尉卿) 曾祖:魏续(朝散郎) 祖父:魏鉌(知海州) 父亲:魏汝能(黄州司户参军) 弟弟:魏梠(二子:鹭振、豹文)

五子:熊梦(刑部郎中)、骥称、羔如、鹿宾、鹄寿

孙:魏岘(熊梦之子,著有《魏氏家藏方》传世。)

遗迹

今浙江奉化溪口魏杞墓留有甬道、石马、石翁仲,墓旁建有常乐院。魏杞墓始建于1183年,后世改称崇福祠,民间俗称魏家庄。宋丞相郑清之撰《神道碑》,今尚存,长290厘米,宽160厘米[4]。后人有曾拜访魏杞墓,如徐彬吾留有《谒魏丞相墓》:“矗矗群山聚,萧萧一空墓;尘埋扶宋相,碑勒使金功。山窣凝余泪,溪声泣旧桐;南朝千古恨,今已付东风。”[5]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著作

魏杞的著作甚多,他的作品有《童讽》三十卷、《三苏言论编》、《勤斋诗》三卷、《附录》、《魏文节遗书》和《山房集》三十卷[6]

favicon
1 sources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385》,出自脱脱宋史

参考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