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又称骨髓发育不良综合症、骨髓生成不良综合症、骨髓化生不良综合症,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或祖细胞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肿瘤疾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 |
---|---|
又称 | Preleukemia, myelodysplasia[1]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的血涂片。 显示了具有伪 Pelger-Huet 核的嗜中性球,还有异常形状的红细胞,部分与脾脏切除有关。 | |
症状 | 无、疲劳、呼吸困难、易出血、常感染[2] |
起病年龄 | ~ 70岁以上[3] |
类型 | 骨髓增殖性疾病、neoplastic syndrome[*]、疾病 |
风险因素 | 经化学疗法治疗过、放射线疗法、暴露有害化学物质(如抽烟、杀虫剂、苯、汞、铅)[2] |
诊断方法 | 血液检查、骨髓切片[2] |
治疗 | 支持疗法、药物治疗、骨髓移植[2] |
药物 | 来那度胺、抗胸腺球蛋白、阿扎胞苷[2] |
预后 | 平均存活2.5年[2] |
分类和外部资源 | |
医学专科 | 血液学、肿瘤学 |
ICD-11 | XH7PK9 |
ICD-10 | D46 |
ICD-9-CM | 238.75、238.7 |
OMIM | 614286 |
DiseasesDB | 8604 |
MedlinePlus | 007716 |
eMedicine | 988024 |
Orphanet | 52688 |
MDS的主要临床特征是髓系细胞发育异常(病态造血、无效造血),导致难治性单系、多系血细胞减少,骨髓呈增生状态而外周血细胞减少,可为单纯贫血,或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或两系血细胞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MDS具有高风险进展转化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MDS肿瘤细胞并不会转为成熟血球细胞。患病初期一般没有症状。疾病晚期症状包含疲劳、呼吸困难、易出血,并会增加感染风险。有些型别甚至会进展到急性骨髓性白血病[2]。
风险因子包含过去曾接受过化疗或放疗、曾经接触过某些特定的化学物质,如吸烟、农药、苯、汞或铅等。血球组成的改变可能会引起红血球、血小板,或白血球减少。有些型会导致骨髓或周边血的不成熟芽细胞增加。MDS的分型可透过周边血检和骨髓血球检查的特定变化而定[2]。
治疗方法包含支持疗法、药物疗法,以及骨髓移植。支持疗法包含输血、刺激红血球生成,和使用抗细菌药。治疗药物包含来那度胺、抗胸腺球蛋白,以及阿扎胞苷等等。有些病患可透过化学疗法后的骨髓移植治愈[2]。
约100,000有7人罹患MDS,新发病例则约每年每100,000人4例。发病年龄大约再70岁上下[3]。症状需视受影响细胞种类、血中芽细胞数量,以及染色体变化程度而定[2]。该病诊断后的平均存活年份约为2.5年[3]。该病最早于1900年代首次发现,而今名则于1976年开始使用[4]。
分型
在1974与1975年,一组来自法国、美国和英国的病理学家将这种疾病首次进行了分型。这种FAB分型法于1976年发布[5]并于1982年修订。病例分成五类:(ICD-O代码提供)
ICD-O | 名称 | 特点 |
---|---|---|
M9980/3 | RA(顽固性贫血) | 骨髓原始细胞<5%,外周血原始细胞<1%,以贫血为主,慢性恶变率介于5%-15%之间。 |
M9982/3 | RARS(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顽固性贫血) | 骨髓原始细胞<5%,外周血原始细胞<1%,但“环形铁粒幼细胞”>全髓有核细胞15%,以贫血为主,慢性恶变率介于5%-15%之间。 |
M9983/3 | RAEB(顽固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 骨髓原始细胞介于5-20%之间,外周血原始细胞<5%,全血减少,肝脾大恶变率40%。 |
M9984/3 | RAEB-t(顽固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 | 骨髓原始细胞介于21-30%之间(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被定义为>30%),外周血原始细胞>=5%,幼粒细胞出现Auer小体,全血减少,肝脾大恶变率60%。 |
M9945/3 | CMML(慢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不要与CML混淆 | 骨髓原始细胞<20%,且单核细胞 (一种白细胞)在外周血循环中大于1000 * 109/uL,以贫血为主,肝脾大恶变率30%. |
在20世纪90年代末,一些病理学家和临床医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分型。这些资料引入了一些新的疾病种类。最近,世卫组织已产生了新的分类方案(2008年),更多的是基于对遗传学的研究。但是,在分析细胞在外周血的形态方法中,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是最常用用。
根据WHO的分型:
旧分型 | 新WHO系统 |
---|---|
RA(顽固性贫血) | 顽固性血细胞减少与非同种不典型增生(顽固性贫血,顽固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顽固性血小板减少症)。 |
RARS(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顽固性贫血) | 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顽固性贫血(RARS) 顽固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血小板增多(RARS-t),它在本质上是一个骨髓增生性疾病,通常有JAK2突变(Janus激酶)——2008年新的WHO分类 |
RCMD(顽固性细胞减少伴多系增生异常)包括顽固性细胞减少伴多系增生异常和环形铁粒幼细胞(RCMD-RS)的子分型。RCMD包括但不限于红细胞(即著名的白色细胞前体和血小板前体(巨核细胞)发育异常患者的病理变化)。 | |
RAEB(顽固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 包括顽固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I型和II型。 |
RAEB-t(顽固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 | RAEB-t的类别已经被淘汰,这样的患者现在被认为是急性白血病(AML)。 |
CMML(慢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 CMML是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中发展处的一个新的类别。 |
5q-综合症,仅有5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的RA独立称作5q-综合症。 | |
骨髓增生异常未能分类(u-MDS)(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巨核细胞发育不良、纤维化或其他因素导致)。 | |
儿童性顽固性血细胞减少(在童年发育不良所致) ——2008年新的WHO分类 |
并非所有的医生都同意与这个新的分类,这是因为相关的疾病的病理还不是很清楚。
WHO提出的诊断标准和分类的MDS适用于大多数情况。然而,少数情况下还是难以进行分类。
症状和体征
MDS确诊的患者的平均年龄是60至75岁,有少数患者是50岁以下的,患MDS的儿童很罕见。患者中,男性略多,发病率高于女性。症状和体征是非特异性的,一般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但骨髓增生活跃:
许多人是无症状的,通常得靠血液检测才能发现问题:
该疾病有很大几率会导致发展成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白血病,所以骨髓增生异常一旦发现要及时治疗。
病理生理学
原发性MDS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物质的突变有关。
继发性MDS可能由于患者接触烷化剂、放射性物质、有机毒物等因素导致。
正确的DNA甲基化是调节细胞增殖的关键因素,DNA甲基化失控可导致细胞生长失控,血细胞减少。
一些学者提出线粒体在不断复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有功能损失,导致的积累DNA突变发生在在造血干细胞上,这也MDS的发病率在老年人中增加的可能原因[9]。
诊断
MDS必须与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之类的疾病作鉴别诊断。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PNH、巨幼细胞贫血、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等。
一般而言,排除其他原因的全血细胞少症,以及骨髓的不典型增生,往往可以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治疗
- 支持治疗
- 促造血治疗
- 联合化疗
- 诱导分化治疗
- 造血干细胞移植
目前唯一能治愈MDS的办法是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此种方法还可以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白血病等。其余方法(如阿扎胞苷、地西他滨治疗)大多只能缓解症状[7]。
参见
- 骨髓增殖性疾病
-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 髓系肉瘤
- 阵发性夜间血红素尿症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