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普朗克学会
德國研究機構協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普所(德语:Max-Planck-Gesellschaft,缩写MPG),全称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协会(Max-Planck-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Wissenschaften e.V.),台湾常译为普朗克学会,中国大陆常译为马普所。其为德国一流科学研究机构的联合机构。至2021年共有37名研究员获得诺贝尔奖,被誉为“诺贝尔奖的锻造场”。协会标志为罗马神话中的智慧女神弥涅耳瓦。
Max-Planck-Gesellschaft | |
简称 | MPG |
---|---|
命名缘由 | 马克斯·普朗克 |
前身机构 | 威廉皇帝学会[1] |
成立时间 | 1911年[1] |
类型 | 非营利研究机构[1] |
总部 | 德国巴伐利亚州慕尼黑[1] |
坐标 | 48.14115510°N 11.58207790°E |
主席 | 马丁·施特拉特曼 |
董事 | 阿道夫·布特南特、奥托·哈恩、汉斯·察赫 |
机关刊物 | 《Senate》[2] |
预算 | €18亿(2018年)[2] |
收入 | 2,497,793,785 欧元 (2019年) |
员工数 | 23,767(2018年)[2] |
奖项 | Princess of Asturias Award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
网站 | www |
历史
马克斯·普朗克的前身是威廉皇帝学会,成立于1911年。在1947年为了纪念前一年过世的前会长,量子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而更名。
运作
协会为一非营利性法人机构,登记在柏林,但中央行政单位是在慕尼黑。主要运作财源由德国联邦政府科研部及各州政府各出资一半。2004年协会总预算约为12亿5千万欧元。2018年协会总预算为18亿欧元。除了各研究所外,尚有国际马克斯·普朗克研究学院等附属机构。截止2011年1月1日,马普下设了80个研究所和研究实验室,大多数分布在德国各地,其中,4个研究所和1个研究实验室建立在德国本土之外[3]。共雇用约12,000名人员,另经常约9,000名访问学者于此工作。
马普所的任务是研究基础科学,分为以下三个领域:生物学和医学、物理化学技术、人文科学,涵盖所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经常紧密与所在地大学合作,但仍为大学外之独立机构,机构人员不负责大学内部教学工作,并拥用较大学更良好的设备和更充裕的资金,维持其世界级的学术地位。由于不受大学分科的影响,在跨领域研究上特别擅长。
各研究所底下有数个大致上独立运作的学系和研究组。各由系主任领导,为终身职,在自己的系上有近乎绝对的权力,可自行决定雇用和经费使用,研究任何他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在系主任退休时,该系结束运作。
1 sources
影响
中央研究院的制度设计参考马普所,将研究领域区分为数理科学组、生命科学组和人文社会科学组三个领域。
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列表
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下辖超过80个研究所[4]。
1 sources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