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马鞍(英语:Typhoon Ma-on),在菲律宾被称为台风伊能,是个规模庞大且风力强劲的台风,在2011年7月影响日本南部。它是2011年太平洋台风季的第六个获得命名的风暴和第二个台风。马鞍的前身起源于7月9日一个位于威克岛附近的低气压区,随着它向西移动并逐渐发展。到7月11日,其组织已经有足够改善,可以被宣布成为热带低压,然而气旋的环流仍然广阔。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马鞍逐渐增强,并在7月14日达到台风的标准。有利的环境条件使其进一步增强,风暴最终在7月16日达到最高十分钟持续风速每小时175公里。在副热带高压脊减弱后,台风转向北方,并经历一系列导致其减弱的眼墙置换循环。7月19日,马鞍吹袭四国,然后转向东南方并返回海面。随着马鞍受强烈的风切变影响,继续缓慢地减弱。该系统最终在7月24日转变成温带气旋,日本气象厅在一周后于堪察加半岛附近最后一次标注该系统。
最初,马鞍对马里亚纳群岛构成轻微威胁并促使当局发布热带风暴警告。然而,该系统在该区较远处掠过,仅产生零星降雨。在日本,数百人从泥石流多发地区撤离。风暴产生的暴雨估计超过1,200毫米,引发大范围具破坏性的水灾。马鞍造成五人死亡,损失达到39亿日圆(5000万美元,2011年)。
气象历史
马鞍起源于7月9日一个在威克岛附近蜿蜒的对流区域[1]。扰动逐渐巩固并发展成低层环流。基于低风切变和大致有利的环境条件,热带气旋预报模型预计该系统将发展成热带气旋[2]。7月11日早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TCFA)[3]。数小时后,日本气象厅(JMA)报告指,一热带低压在威克岛和北马里亚纳群岛之间的中途海域形成[4][5]。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紧随其后,并开始发布有关第八W号热带低压的公告[6]。
受北面的高压脊影响,该低气压向西移动[7]。其环流最初是广阔且不甚明确,受干空气影响,对流变得杂乱无章。由于大致有利的条件,该低气压得以增强[8],日本气象厅在7月12日上午6时将该低气压升格为热带风暴马鞍[9]。雷暴逐渐集中在中心附近,然而北面和西面的外流受到限制。马鞍以比气候学速率慢的速度增强,不过在7月13日早上出现一明显的眼状特征[10]。当天凌晨0时,日本气象厅将马鞍升格为强热带风暴[11],24小时后风暴在北马里亚纳群岛东北方增强为台风[12]。当时,它位于硫磺岛东南方约970公里处。卫星影像上出现一明显的粗糙风眼,在高空形成反气旋后,它的流出变得更加清晰[13]。
到7月15日,超强台风马鞍的风眼变得清晰,其南部外围的对流最强。它继续增强,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估计1分钟的持续风速为每小时220公里[14]。7月15日晚上,由于风切变较强,马鞍略有减弱,导致其眼墙在西北象限破裂[15]。在眼墙置换循环开始后的翌日再次增强[16]。在7月16日上午6时,日本气象厅估计10分钟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175公里,当时台风位于冲绳岛东南方约1,185公里处[17]。大约在那个时候,由于副热带高压脊减弱,马鞍开始向西北移动[18],并短暂进入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PAGASA)的责任区域;该机构给予当地名称伊能(Ineng)[19]。
7月17日晚上,尽管北象限的流出和对流有所改善,但马鞍经历另一个眼墙置换循环并减弱[20]。台风庞大的尺寸使其无法再次增强——烈风从中心向东延伸370公里。此外,干空气的入侵使西部外围的雷暴有所减弱。到7月18日,马鞍到达高压脊的西部,开始向北朝日本移动[21]。翌日,它转向东北移动,在日本近海与海岸线平行移动[22]。7月19日下午2时左右,马鞍以台风的最低标准登陆四国。台风转向东移并减弱为强热带风暴,然后在7月20日早上穿越纪伊半岛南端[12]。离开该国后,马鞍转向东南方。增强的风切变使对流向东切离,但预计风暴会稍微重新增强[23]。然而,在风暴失去大部分对流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7月21日将马鞍降格为热带低压[24]。环流变得不甚明确,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7月22日停止发布公告,指出该系统正在消散[25]。然而,日本气象厅认为马鞍维持强热带风暴标准直到7月23日,此时风暴已转向东北[26]。风暴在7月24日于千岛群岛附近转变成温带气旋,之后又持续七天,然后在堪察加半岛以东消散[12]。
防灾措施及影响
在马鞍达到热带风暴标准后,关岛巴里加达的国家气象局办公室针对阿格里汉岛、帕甘岛及阿拉木根岛发布热带风暴观察预警[27]。马鞍成为台风后预警升级为热带风暴警告[28],警告在风暴从北方经过该群岛后取消[29]。台风在关岛产生大浪[30] ,其外围云带亦产生阵风和降水[31]。
台风带来的大浪在东海掀翻一艘船,六名乘客获救[32]。风暴带来的水分向西延伸至台湾,据报导降雨量超过600毫米。强降雨引发水灾及泥石流阻塞道路,居民被迫疏散[33]。
在日本,预计台风将吹袭受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影响的地区。官员准备安装一个盖子以防止雨水受污染[34]。但最终雨水还是受污染,马鞍的经过产生2000吨放射性水[35]。在风暴吹袭日本之前,宫崎县都城市的官员建议约900人从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疏散[36]。至少有300个航班因风暴影响而取消[37]。台风还导致该国铁路系统延误[38]。新日石在风暴期间停止运输石油[39]。当马鞍横越日本时,它产生时速108公里的风速,以及高达1,200毫米的强降雨[40]。高知县马路村的24小时降雨量达到860毫米,创下24小时降雨量记录,超过7月的平均降雨量265.5毫米[37]。大雨淹没该区的房屋和道路[41]。暴雨导致多条高速公路封闭,静冈县一条道路遭堵塞,使96名登山者滞留[38]。强风使四国岛约11,000人断电[41]。风雨交加,破坏拥有385年历史的京都二条城。台风造成60人受伤[40],另有5人丧生[42]。其中一宗是一名男子在风暴中检查他的船只时溺水身亡[43]。损失估计为39亿日圆(5000万美元,2011年)[42]。
马鞍走后,日本各地的气温下降,导致因中暑而死亡的人数显着减少。在整个7月,因中暑而死亡的人数比2010年7月减少70%[44]。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