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全书七卷二十篇,即《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名实》、《涉务》、《省事》、《止足》、《诫兵》、《养生》、《归心》、《书证》、《音辞》、《杂艺》、《终制》,以传统儒家思想为中心,也注重实学、工农商贾等技能,教育颜氏后辈关于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学问,“又兼论字画音训,并考定典故,品弟文艺”[1]。其中《归心》篇宣传佛教思想,《书证》、《音辞》两篇讨论古书训诂音韵,《文章》篇讨论文学,《诫兵》讨论军事。颜之推自称:“吾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
成书年代不明。《终制》提到“今虽混一”,说明是陈亡(589)以后的作品。据李百药《北齐书·文苑传》“隋开皇(581-600)中,太子召为学士,甚见礼重,寻以疾终”,颜之推可能病死于开皇末年。这样一来《颜氏家训》当为590年代的作品。
《颜氏家训》里面提到一个故事,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颜本人认为“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顾炎武称赞他说:“嗟夫,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2]。王钺曰:“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可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
版本
《颜氏家训》在宋代流传广泛,有多种版本。宋代最主要的《家训》版本为七卷本,包括宋天台郡故参知政事谢公家藏蜀本,由其子谢景思校过,是后来沈本的底本。[3]
沈本,即宋淳熙七年台州公库本,为宋人沈揆以天台谢氏本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而成。宋代乃至明清其他本子大多是以此版本为祖本。上海图书馆藏有廉台田氏补修重印本,是元代翻刻的宋淳熙七年台州公库本。[3]
另有闽本,亦称建本、福建坊刻本。也属于沈本系统。[3]
明代《家训》版本全面转向两卷本。较早的由成化罗春本、明正德十三年颜氏后裔颜如瓌刻本、明嘉靖三年傅太平本等。[3]
清代刊刻的版本因为经过清代学者考证、校订,善本很多,如乾隆五十四年卢文弨抱经堂丛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增订汉魏丛书》本等。近现代《家训》的主要版本都来自于清本。[3]
语言学
《颜氏家训》有一段话成为研究中古汉语时南北音系的重要依据:“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皆有深弊,不可具论。其谬失轻微者,则南人以钱为涎,以石为射,以贱为羡,以是为舐;北人以庶为戍,以如为儒,以紫为姊,以洽为狎。”此段记载经常与明代陆容《菽园杂记》并列:[4]
“ |
今天下音韵之谬者,除闽、粤不足较已。如吴语黄王不辩,北人每笑之,殊不知北人音韵不正者尤多。 如京师人以步为布,以谢为卸,以郑为正,以道为到,皆谬也。 河南人以河南为喝难,以妻弟为七帝。 北直隶、山东人以屋为乌,以陆为路,以阁为杲,无入声韵;入声内以缉为妻,以叶为夜,以甲为贾,无合口字。 山西人以同为屯,以聪为村,无东字韵。 歙、睦、婺三郡人以兰为郎,以心为星,无寒、侵二字韵。 又如去字,山西人为库,山东人为趣,陕西人为气,南京人为可去声,湖广人为处。 此外如山西人以坐为锉,以青为妻;陕西人以盐为年,以咬为袅;台温人以张敞为浆枪之类。 |
” |
——明代陆容《菽园杂记》 |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