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雅乐

宫廷礼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雅乐
Remove ads

雅乐儒家六艺之一[1],雅乐作为“正乐”需雅化或改造各地俗乐,去繁声存骨干以易统一风格来用作周朝宗庙祭献和朝廷的使用。[2]

Thumb
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

相对于雅乐的正,郑国音乐的“郑声”具有负面价值意义,朱熹认识到《诗经》有“雅郑邪正”之别[2]

近代亚洲各国积极从事雅乐复兴,包括日本本土日本冲绳韩国越南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由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2009年开始现代雅乐复兴计划[3]中华民国1966年起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采用制来复原明朝孔庙雅乐,而台湾雅乐在清治时代日治时代则以制孔庙雅乐为主[4][5]。在乐器复原的过程中,台南孔子庙的雅乐十三音、河北的南音会和琉球御座乐都有相似之处[6]

各地雅乐

儒家经学和二十四史《礼乐志》是研究雅乐的基础。雅乐一直是汉文化圈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请求]

中国雅乐

周代雅乐

周代雅乐建立与商、周王朝更替与商、周文化差异相关,相对于雅桨的“郑卫之音”可视为后世“俗乐”代名词,亦是后世戏曲源头之一[7]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化大革命期间,象征着封建迷信的雅乐遭到批判,中止了相关音乐的发展[8]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2009年开始现代雅乐复兴计划[3]中国音乐学院则在2011年成立“雅乐研究中心”,由客座主任周纯一和副主任杨春薇负责,同时举办“雅乐国际学术研讨会”,[9]其雅乐团曾多次演出。[10][11][12]

先秦,雅乐历代相延不断,明朝之初,把雅乐加以改组,并命名为“中和韶乐”,清朝沿用。中和韶乐在清代乐制中的规格最高,被儒家看成是教化、统治人的工具,因而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备至的宫廷雅乐。中和韶乐主要用于郊庙祭祀和朝会典礼。演奏乐器包括:镈钟特磬编钟编磬建鼓排箫搏拊等,全部乐器使用材料包括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即八音俱全,符合古代儒家“大乐与天地同和”的礼乐思想。[13]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北京天坛公园便开始着手发掘、整理、研究皇家祭祀礼乐--中和韶乐,即明代年间整理的前朝雅乐合集。关于明清帝王祭天乐舞的古籍、资料,特别是曲谱,明代文献资料记载甚少,而清代乾隆时期则有较为详细的记录,比如《律吕正义后编》等。此外,《律吕正义后编》记载的乐谱分为不同门别类,类似于交响乐里的分谱,比如,使用“工尺谱”,而琴瑟用“减字谱”,则使用“律吕谱”。把这些分谱汇编到一起,就有了总谱,便可复原古代宫廷雅乐。另外,舞蹈也有舞谱,今人"按图索骥"就能了解清代的祭祀舞蹈。

2006年1月23日,农历正月初一,一支由神乐署队年轻讲解员组成的表演队,开始正式向游人展示中和韶乐,上午3场,下午3场。千年雅乐,沉寂百余年之后,在明清时期专门用来排演中和韶乐的凝禧殿再度鸣响。

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时,天坛公园神乐署的成员应法国丽芙城堡的邀请,赴法国进行文化交流一周。其间,天坛神乐署雅乐团演出了四场“天坛神乐之旅--中国宫廷音乐会”,曲目均依据史料记载恢复而成。这是被历代尊崇为"华夏正声"的中国雅乐首次走出国门。[14]

中和韶乐作为中华礼乐文化的重要标志,被誉为“华夏正声”,多年来,天坛公园一直坚持研究探索,希望研究出更多新的“老曲目”,让观众更加了解天坛神乐署的历史文化和中国数千年的礼乐文化,更好地宣传优秀传统文化。[15]

Remove ads

中华民国

1966年中华民国由官方发起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包括对孔庙雅乐的制作与研究,采用古制并禁止琵琶胡琴参与祭乐[5]

官方动员创制出来的现代仿古新制礼乐,于台北孔庙试行后,逐渐往台湾各地孔庙的祭孔推行,唯台南孔庙仍承清朝之制,未使用台北的近于明制,形成台湾祀孔礼乐文化圈“南清、北明”之特色[5]

朝鲜雅乐

朝鲜雅乐最初于1116年经由中国宋朝皇帝宋徽宗赠与的乐器以及中国雅乐乐谱引入高丽王朝,一度十分流行,起初有不少于456种不同曲调。在1430年朝鲜王朝初期,基于旧曲调的重整,它再度复兴。现时主要于祭孔宗庙祭礼中演奏。

日本雅乐

日本雅乐(日语:雅楽ががく Gagaku)经由丝路从中国、朝鲜、印度及越南传入。大宝元年(701年)设立雅乐寮,作为培养雅乐人才的基地。雅乐是中文“雅曲正舞”、“雅正之乐”的意思。如同朝鲜一样,它根据儒教的礼乐思想编制而成,在中国为祭祀宗庙之乐。但是日本的雅乐却与中国的雅乐有所不同。日本朝廷的雅乐在应仁(応仁)之乱中曾面临失传危机,但是奈良的南都乐府及大阪的四天王寺所属雅乐乐师因与首都的京都有段距离的关系免于断绝的危机,现在的日本雅乐多是江户时代由织田信长与德川幕府复原再兴之作。[16][17]

仁明天皇时,日本人将雅乐重新编入左(唐乐、林邑乐及部分由印度传入的乐)、右(高丽乐等由朝鲜传入的乐)两部。演奏雅乐者多为近卫府武官。

琉球雅乐

琉球王国时代,曾有中国曲风于其宫廷风行,专为琉球国王、中国册封使、幕府将军和萨摩藩主等所演奏,叫做“御座乐”(うざがく),其中“御”是尊敬语,因为坐着演奏称为御座乐[18]琉球雅乐是琉球宫廷音乐的一类,分为御座乐路次乐[来源请求]

越南雅乐

越南雅乐(越南语Nhã nhạc),是越南宫廷所奏的雅乐,又名林邑乐。其中阮朝的雅乐已经以顺化宫廷雅乐之名列入2003年第二批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里。

台湾雅乐

日治时期台湾音乐中的雅乐包含孔子庙音乐、十三腔[4]

台湾方面,溯承北宋的宫廷雅乐“大晟乐”与府城的“雅乐十三音”。宋徽宗将此套宫廷雅乐乐谱赠予高丽王朝南华大学国立台南艺术大学与全台各地的释奠司礼团体等,为目前雅乐主要传承单位。南华大学民族音乐学系的南华雅乐团所演奏的雅乐以“大晟乐”为基础。加上系主任周纯一与中国古乐专家的搜集、考证,从上古的巫傩乐舞到万历的十番锣鼓,都已经考证得十分纯熟。甚至其中以编钟演奏的“歌钟鸣舞”。

目前台南孔子庙每年的释奠典礼便是采取“雅乐十三音”与“大成乐章”演奏。[来源请求]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