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民系福州民系(閩東語:福州儂,平話字:Hók-ciŭ-nè̤ng),又稱闽东民系,是發源於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东北部,分布於中國大陸和東南亞的一个漢族民系,属闽民系的一支,涵盖籍贯在闽都地域范围(福州市和寧德市)绝大部分地区操平話(閩語閩東片)的人群,並認同以福州為「閩
閩民系根據陳支平所著的《福建六大民系》,福建的閩民系分為福州民系、閩南民系、興化民系、閩北民系和龍巖民系。 在福建以外,還有潮汕民系、瓊文民系和雷州閩民系等使用閩語的民系,亦屬於閩民系。 福州民系 (閩都(閩東)):主體分佈在福州、寧德、馬祖,部分分佈在尤溪、南平,海外方面主要分佈在馬來西亞、日本及歐美地區。 興化民系
闽东闽语闽东片南小片的福州话。 福州民系:通行閩語閩東片及福州十邑文化的族群,明代、清代分為福寧府(偏北,今霞浦、福安、宁德、福鼎、寿宁等县市及周宁县大部分地区)和福州府(偏南,今福州市,以及宁德市下辖之古田县、屏南县),是著名僑鄉,許多日本跟歐美華人祖籍在此。 福州蜑民
闽东革命根据地闽东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闽东建立的政权,于1934年—1935年(以闽东苏维埃政府名义)、1937年—1938年(以闽东军政委员会名义)管理闽东地区,包含闽东苏区、闽东游击区和闽东军政委员会三个时期,接受中共闽东特委的领导,抗日战争时期则名义上接受国民政府的领导。1949年,中共解放福建后,在闽
閩東語閩語中。大約在唐末至五代時期,原始閩語分化為閩東語、閩南片和閩北片。语言学家李如龙认为,闽东语是在王潮、王审知兄弟主政福建时形成的,当时有过一次时间短、批量大的移民潮,许多中原民众为躲避战乱进入福建定居。大約在宋朝建立以後,因興化地區(今莆田市)行政區劃歸屬的變動,閩東片與閩南片發生語言接觸,形成莆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