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陀(梵名 Chandaka,巴利名 Channa),又译为阐铎迦、阐陀迦、阐特、阐怒、羼陀、孱那、阐那、阇那、栴檀,旧译为车匿[1][2]、车那。意译为乐欲[3]、应作、乐作、欲作、覆藏。本是释迦牟尼未出家前的仆役,后成为他的弟子。
经典记载,他证阿罗汉果。但是对他证阿罗汉果的经过,以及过世日期,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3 sources
生平
本为释迦牟尼为太子时的仆役,负责为他驾车。在释迦牟尼出家后,也跟随他出家[2]。跟随释迦牟尼出家后,他仍然保持原来粗野的个性,因此被称为恶口车匿、恶性车匿。他也曾加入提婆达多的六群比丘之中。
在律藏中,佛陀制戒因缘中,有许多与阐陀有关,如《五分律》中记载,他曾任意伐树,建立住处,引起当地居民不满[4]。
阐陀比丘证阿罗汉果的经过,经中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 佛在世时,阐陀在王舍城生病,尊者舍利弗去探病,并与他论法,他证阿罗汉果后以刀自杀。他“有供养家,极为亲厚”,所以舍利弗怀疑他没有证果,但佛肯定地说,阐陀已是阿罗汉。这一说法,见于南传‘相应部35相应87经’[5],‘中部144经’[6],及汉译‘杂阿含经‧病相应1266经’[7]。
- 佛灭前,遗言阿难,如果阐陀继续对其他比丘口出恶言,就给与“梵檀罚”,僧团所有人不得与他交谈,要让他觉得羞愧而悔改。[8][9]。阐陀悔改后,住在波罗奈,向上座们请益,都不契机。后来,到拘睒弥,阿难为他说‘教迦旃延经’,因而证阿罗汉果。这一说法,见于南传‘相应部22相应90经’[10],汉译‘杂阿含经‧阴相应262经’[11],‘大智度论卷二’[12]。
第一说阐陀死于佛世,二说阐陀死于佛灭之后[13]。
10 sources
注释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