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英语:Long Term Housing Strategy Steering Committee)简称长策会,于2012年成立,现已解散[1],为当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一个负责检讨香港房屋长远发展及相关政策,同时进行相关监督及引导事务的委员会主席运输及房屋局局长

favicon
1 sources

组织

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会员包括18名人员:

历史

2012年,香港特区政府即将重新启动冻结了14年的长远房屋策略检讨[2][3],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成立。同年9月5日,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举行了初步会议。同年9月13日,香港政府公布了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会员名单。运输及房屋局发言人表示,行政长官梁振英在上任前的《梁振英政纲》中表明,是会制订长远房屋策略,故此香港政府已经成立两级职级的组织架构,包括由运输及房屋局局长主持的一个涵盖不同界别人士的督导委员会(即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总览香港长远策略的各个环节及措施,并且提供意见。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下则成立跨部门小组,成员包括了决策局及其他一切相关的香港政府部门。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将会检视香港社会不断转变的房屋需要和缓急次序,并且建议措施予以应对[4]。同年10月15日,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将会召开首次会议[5]。香港政府在会议上同意修改委员会的职业权力范围,在研究房屋需求外,亦增加了供应字词,同时又同意向委员会提供香港土地供应的资料[6]。主席张炳良于会议后表示,会议讨论到委员会的职业权力范围和未来方向,及检视了房屋资料的分析[7][8]。长远房屋政策以10年为目标,未来将会召开8次会议,期间将会需要不时检讨,令到各项指标更为切合实际情况[9]

2012年11月17日早上,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召开闭门简报会议,议题针对房屋土地供应问题及进展等[10]

2013年1月5日,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举行简介会,介绍对上一次、即15年前制定的房屋需求评估模式,以及介绍香港经济香港人口的状况及未来增长推算[11];由香港政府经济顾问陈李蔼伦规划署署长凌嘉勤统计处处长欧阳方丽丽房屋署官员。

2013年1月10日,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召开第3次会议,委员分组讨论香港公屋轮候册数字,以及不同群组需要[12],例如单身及长者等[13],及讨论轮候优先次序,以及讨论如何加快流转[14][15][16][17]。以分组方式,讨论公屋政策问题,包括现行政策、非长者单身人士的配额计分制等。另一小组则讨论特定群组,包括长者、35岁以上单身人士、环境恶劣居所居住者、年青人及首次置业人士住屋需求和受助的纾缓次序。有委员不认为需要以年龄界定资助置业,故此无倾向优先协助25至39岁群组家庭置业;部分委员表现关注有年青人借着父母代为支付首期及供款置业,而非属于最需要资助的类别。亦有委员继续对长远恢复推出资助置业贷款有所保留,恐怕会刺激到楼价飚升。此外,委员会亦讨论了属于环境恶劣居所的㓥房。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于会议后表示,香港政府将会委托机构研究㓥房状况[18][19][20][21][22][23],包括推算数目及涉及人士等,从而提供稳定及可靠的基础以帮助作出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结论。[24][25][26][27]

2013年2月2日早上,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讨论不同组群对于公共房屋的需求及优先次序[28][29],包含讨论如何帮助30岁以上的非长者尽快获得配额,包括考虑调较配额计分制及公屋富户政策等;亦讨论了配额及计分制、富户政策、公共屋邨宽敞户政策、纾缓挤迫户的住屋安排、重建高楼龄公共屋邨及打击滥用公屋的措施等[30]。有委员提出为申请居屋等资助房屋设订入息下限[31],亦有委员提出在处理非长者单身人士的公屋申请时,优先处理年纪比较大或者居住环境恶劣的人士的个案[32]

2013年2月21日,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举行会议,讨论不同群组的住屋需求及讨论如何推算将来的房屋需求,当中将会考虑到住户数目的净增长、受到重建影响的住户及居住环境欠佳的住户重置问题等因素[33]

2013年3月28日下午,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举行会议,讨论新的公共房屋非长者单身人士配额[34][35]及计分制[36][37]

2013年5月9日,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举行会议,委员会委托了香港理工大学进行焦点研究报告,对象为公共房屋及私人楼宇的住户,以听取不同群体及持分者对于房屋问题的优次意见,将会于同月底提交[38][39]

2013年6月20日,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举行会议,预测未来10年房屋需求总供应目标为447,000,未来亦会针对此项数字进行政策基础。在会议上,亦讨论了公私营机构在针对未来房屋供应上的不同角色[40]。6月22日,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就上述的议题举行详细会议,进入咨询文件议定过程,期望于同年9月月初进行为期3个月的公众咨询[41][42]

2013年8月7日,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举行最后一次会议,逾6小时,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于会议后表示,委员同意初步拟定未来10年的建屋量目标可以再为向上微调,以满足现时香港社会上庞大的住屋需求。此外,咨询文件亦提出多照顾非长者单身人士的住屋需要,包括在公共屋邨觅地颉建“插针楼”的争议性建议,及引入发牌制度规管㓥房,要求业主登记,以保障住户安全及确保符合消防要求及卫生质素[43]

2013年9月3日,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公布工作报告(标题“凝聚共识,建设家园”,达65页,分10个章节、11个建议及22道提问)及咨询文件[44][45][46][47][48][49][50];身兼运输及房屋局局长的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主席张炳良随即宣布展开为期3个月的公众咨询至12月2日[51],于2014年1至2月向香港政府提交报告[52]。工作部分重点如下:

  • 建议未来十年(即2013年至2014年度至2022年至2023年度)的总房屋供应目标应该介乎440,000至500,000万个单位之间,供应目标为470,000万个单位,并且每年更新;
  • 未来十年公营及私营房屋比例为6比4,比例因应环境转变而作出灵活的调整。
  • 在香港政府承诺的每年兴建5,000个新居屋单位的目标之上,兴建更多居屋单位。
  • 公共房屋配额应该继续优先照顾低收入家庭及长者,透过改善配额及计分制度,逐步缩短35岁以上的非长者单人申请者的轮候时间至平均3年。
  • 研究在现有公共屋邨内,例如地积比率相对低,又具备足够设施的现有公共屋邨,兴建单身人士公屋大厦。
  • 加强执法,杜绝非法及违反楼宇结构及防火安全的分间楼宇单位,包括㓥房板间房等;研究以发牌或者业主登记制度规管该类单位的安全及卫生情况,探讨在短期空置的政府土地上兴建过渡性房屋。
  • 善用私营机构力量及推行公私营合作计划,增建适切而又可以负担的房屋。
  • 建议市区重建局未来增加兴建中小型单位的比例,加强为中低收入人士提供适合房屋的角色。
  • 检视土地规划和行政的各项程序和审批要求,以求尽快释放土地资源。
  • 加快公营房屋建屋兴建流程,由7年缩短至5年,长远将香港市区非住宅设施迁移,以释放更多市区土地[53][54]

2014年1月11日,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历时5小时,预计于同年2月月中向香港政府呈交咨询报告[55]

最终香港政府在2014年12月公布《长远房屋策略》[56],确立三个主要策略— (a)兴建更多公屋单位,并确保合理运用现有资源; (b)提供更多资助出售单位,进一步丰富资助自置居所的形式,促进现有单位的市场流转;以及 (c)透过持续供应土地及适当的需求管理措施,稳定住宅物业市场,并在私人住宅物业销售和租务上推动良好做法。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55 sources

相关参见

参考注释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