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铀-235(符号:235
U
)是铀的三种天然同位素之一,约占天然铀的0.7204%。1935年由加拿大科学家邓史达发现。铀-235受中子撞击后能够发生核裂变,引发连锁核裂变反应,可用于核电及核武器。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定义,浓度为3%的铀-235为核电站发电用低浓缩铀,高于80%称作高浓缩铀,大于90%则叫作为武器级高浓缩铀。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07年9月26日) |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08年12月9日) |
铀是自然界的稀有化学元素,具有放射性。天然铀主要含三种同位素:铀-238、铀-235和铀-234,但只有铀-235是易裂变核素。当最少一个中子撞击铀-235时,连锁核裂变将会产生。铀-235需要到达临界质量,连锁核裂变才会持续下去。
早在1934年,意大利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以中子撞击铀元素,首次发现核裂变反应。几经研究,科学家最初发现天然铀含有铀-238及铀-235两种同位素,只有后者受中子撞击后会发生裂变反应。
在过程中,一个中子撞击铀-235原子核后,内部因吸收中子的能量,开始作剧烈的哑铃状震荡,结构终因震荡过剧而瓦解,产生出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及放出2到3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撞击附近的铀-235原子核,继续产生裂变反应,此即所谓“链反应”。
在这反应后,其产生的原子核及中子,总质量较未有反应前为低,损失质量会转化成能量;按照相对论,质量变成能量时,其转换关系为“能量=质量×光速的平方”(E=mc2),极小的质量即可变成极大的能量。1945年美军投下的广岛原子弹,总重量为440公斤,铀-235含量为45公斤,当中只有1公斤铀-235发生核裂变,反应中又只有1克的质量转化成能量,但已经可以把方圆1公里的地区夷为废墟。
获得铀本身已涉及复杂程序,需要探矿、开矿、选矿、浸矿、炼矿、精炼等程序,但天然铀所含铀235的浓度只有0.7%,科学家会利用扩散法、气体离心法和激光法等,令天然铀的三种同位素分离,提高铀235的浓度。目前国际间常借由观察一国是否拥有气体离心法设备,来推算其核武器研究水准。1公斤武器级铀235,就需要从200吨铀矿石中提炼。
1945年7月16日凌晨,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可德沙漠试爆人类第一枚原子弹,当时铀235是透过劳伦斯法分离。劳伦斯方法亦即电磁法,利用铀235和铀238质量上的差异令两者分离,再抽出铀235;美国当时在田纳西州建立了巨型电磁铁,直径长达4.57米,生产出以千克计的铀235。
另一方法由科学家哈罗德·尤里提出,名为气体扩散法。气体扩散法把铀制成六氟化铀气体,使它通过4,000次多孔障壁,能提炼出浓度为99%的铀235,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是全球最广泛使用的铀浓缩技术。美国为此建造了巨大的工厂,加热后的六氟化铀气体要通过成千的多孔障壁,每一障壁有成百万的小于百万分之一厘米的孔,期间要用数月时间,使一定量的气体从头至尾通过工厂。目前最多采用的则是气体离心法,比扩散法要省能源。
铀浓缩技术是国际间极为敏感的技术。除了美、俄、中、法、英五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外,德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已确认掌握浓缩铀技术。国际原子能机构从2006年初指在伊朗境内发现浓缩铀痕迹,2006年10月宣布完成核试的朝鲜亦被指拥有该技术。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