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观涛(1947年),浙江义乌人,学者、作家、社会评论家,国立政治大学教授[1][2]。金观涛是1980年代中国大陆新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方励之李泽厚温元凯被并列称为当时的“青年四大导师”或“四大启蒙导师”[2][3][4][5][6]

事实速览 金观涛, 出生 ...
金观涛
出生1947年
 中华民国
职业浙江学者,作家与社会评论家
配偶刘青峰
关闭

1984年,金观涛和与妻子刘青峰发表了包括《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提出对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的解释体系,在史学界引起巨大回响与争议[2]。同年主编《走向未来》丛书,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一部丛书,启蒙了一代人,成为当时“丛书热”的代表[2][3][7][8]。金观涛还曾担任中国大陆电视纪录片《河殇》(1988年)的总顾问[2]

1989年2月,金观涛夫妇联同北京知识界共33人致函邓小平,促其释放魏京生等政治犯,并于八九民运期间公开肯定民运[9]六四事件后,金观涛被北京市长陈希同点名批判[10]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将金观涛列入1989年中国民运“被点名23名知识分子”[11]。1989年六四事件后,离开中国前往香港中文大学,发起并主编《二十一世纪》双月刊,成为知识分子辩论的主要杂志之一[2]

生平

1989年前

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研究一年。金观涛原培养训练为科学家,但于文化大革命时开始对人文及社会科学产生兴趣。1970年代末及1980年代初与妻子刘青峰发表许多关于历史、哲学、及文学的作品,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初版,1992年中文大学出版社增订版,2011年1月法律出版社重印增订版)及小说《公开的情书》。[1]

1984年金观涛和刘青峰主编《走向未来》丛书,设定要让年轻一代介绍在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与文学的最新发展。在1989年被中国政府列为禁书前,该系列丛书已出版约80本。[1]

1989年后

1989年后金观涛和刘青峰离开中国大陆前往香港中文大学访问研究,六四事件后继续留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发起并主编《二十一世纪》双月刊,成为知识分子辩论的主要杂志之一[1][12]

2005年开始出任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在两岸港台之间讲学[13][14]。2008年7月退休后到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出任教席。

著作

与妻子刘青峰曾合作出版 《兴盛与危机》(中文大学出版社1992年增订版) 《开放中的变迁》(中文大学出版社1993年初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1月重印) 《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超稳定结构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变(第一卷)》(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 《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2008) 《中国思想史十讲 (上卷)》(中国:法律出版社,2015)等书。

教学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15],台湾国立政治大学[16]讲座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讲座教授。

学说

超稳定结构

在《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一书中,金观涛认为,中国在战国时期后期,形成绝对君主制,之后进入超稳定结构,这个结构持续到清朝末年为止[17]

金观涛将控制论系统理论应用于中国历史研究,主张传统中国,因农民经济、官僚政体和儒家思想三个子系统紧密结合,发展出一种超稳定结构。此结构发出一种自我纠正机制来维持其结构,不允许各别的三个子系统在其正常功能发生偏差。正因为如此,传统中国社会是稳定、停滞及长久不变的。[1]

参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