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谛闲(1858年—1932年),法名古虚,字谛闲,号卓三,俗姓浙江黄岩县(今中国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人[1]。谛闲法师为中国清末民初高僧,平生著述丰硕,弘法演教,诲人不倦。他重振天台法脉,为天台宗第四十三代教观总持,对中国近代佛教发展深具贡献。

事实速览 释谛闲, 号 ...
释谛闲
谛闲
法号古虚
出生(1858-02-14)1858年2月14日
大清浙江省台州府黄岩县
圆寂1932年7月3日(1932岁—07—03)(74岁)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
语言国语吴语台州话
国籍 中国
宗派天台宗
头衔天台宗第四十三代祖师
身份著名佛教僧侣
驻锡于观宗寺
师承释迹瑞
徒弟与学生释倓虚、释宝静、释常惺、释显荫
著作《教观纲宗讲义》、《谛闲大师遗集》
关闭
favicon
1 sources

生平

favicon
2 sources

早年生活

谛闲法师生于咸丰八年(1858年)正月初六,父亲为度润公,母亲为王氏,在家中排行老三。资赋聪慧,九岁时入私塾就学,十五岁时因父亲病故而辍学[2]。十六岁听从母命随舅父学医,一日有一中年人前来求诊,平日身体健壮,只因微疾,便致一病不起。法师问舅父:“药能医命吗?”舅父答:“药只医病,安能医命!”于是法师心中萌生出世之念,转而寻求医命之学。十八岁娶妻后,于黄岩城北门,开设中药店,兼为人诊病开方,以仁慈心,常为贫苦无依者义诊施药[3]。二十岁时,妻母皆亡,法师深觉世世无常,人命脆弱,厌离家狱束缚之苦,有感而发:“药虽多、医虽良,但疗身而不疗心。治病而不治命,何况业火炎炎,境风浩浩,非世法所能济于万一。”于是决意发心出家[2]

favicon
2 sources

弘法

二十四岁,于天台山国清寺具足戒。先后依敏曦晓柔、大海诸师研习法华楞严经等。二十六岁至平湖福臻寺,从敏曦受学《天台教观》。[4]

二十七岁,到上海龙华寺, 听晓柔法师讲《法华经》,翌年又听大海法师讲《楞严经》,兼讲偏座-即小座覆讲。是年应杭州六通寺之请,升大座讲《法华经》。某日在座上讲至〈舍利弗授记品〉,寂然入定,默不一语。逾时出定,则古粲莲花,辩才无碍。谛闲法师一生说法利人,肇端于此。讲经圆满,回到国清寺闭关潜修。这时上海龙华寺方丈天台宗四十二代祖迹瑞定融法师,对谛闲法师十分器重,劝请他出关助理寺务,任为龙华寺副寺。

二十九岁,光绪十二年(西元 1886 年),受定融大师授记付法,传持天台教观第四十三世。四十六岁,首任永嘉头陀寺住持,历任绍兴戒珠寺上海龙华寺宁波观宗寺天台山万年寺住持,于此讲经四十余载。[4]民国八年(西元 1919 年),于观宗寺开创观宗学舍、观宗研究社,讲经弘法,授以台宗大小诸部;致力于天台义学之弘扬。民国廿一年七月,法师入寂于观宗寺,世寿七十五,僧腊五十五。后建慈谿五磊山[4]

favicon
1 sources

法嗣

师长

  • 释成道
  • 释敏曦
  • 释晓柔
  • 释大海
  • 释迹瑞

弟子

著名俗家弟子

著作

  • 《圆觉经讲义》[5]
  • 《大乘止观述记》[6]
  • 《大佛顶首楞严经指昧疏》
  • 《始终心要解》
  • 《天台宗讲义》[7]
  • 《教观纲宗讲义》
  • 《楞严经序指味疏》一卷
  • 《谛闲大师遗集》十册
  • 《金刚经新疏》
favicon
1 sources

参见

参考文献

  • 《佛教弘化的现代转型: 民国浙江佛教研究 : 1912-1949》[8]
  • 《天台宗观宗讲寺志》(1912-1949)[9]
favicon
2 sources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