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人類學概念;將文化傳承的過程,類比成做生物學中的演化繁殖規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模因[1](英语:meme,发音:/miːm/[2][3][4],中国大陆称为模因[1],港台称为迷因[1]),又译媒因[5][6][7]、觅母[8]、米姆[9]、弥[10]、文化基因[11]等。目前比较公认的定义是通过模仿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思想、行为或风格,通常是为了传达模因所代表的特定现象、主题或意义[12][1]。这个词是在1976年,由理查·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所创造,将文化传承的过程,类比成做生物学中的演化繁殖规则[1](有共同先祖、随着环境改变进化、优胜劣汰等等)。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0年8月21日) |
模因是承载文化思想、符号或实践的一个包含甚广的单位,可以通过包括但不限于宗教、谣言、演讲、手势、新闻、知识、观念、习惯、习俗甚至口号、谚语、用语、写作、用字、网络爆红事物等仪式或其他具有模仿主题的可模仿现象从一个头脑传递到另一个头脑,近似于学习。这个概念的支持者认为模因是基因的文化类比物,因为模因可以自我复制、变异并对选择压力做出反应。[13]
也有提倡者认为,模因是一种病毒现象,它可能通过自然选择以类似于生物进化的方式进化。模因通过变异、突变、竞争和遗传的过程来实现这一点,每一个过程都会影响到模因的繁殖力成功。模因通过它们在宿主中产生的行为传播。繁殖较少的模因可能会灭绝,而其他的可能会存活、传播,并(无论好坏)突变。复制最有效的模因会获得更大的成功,有些模因甚至会在对宿主不利的情况下复制得更有效。
模因类似作为遗传因子的基因,为文化的遗传因子,也经由复制(模仿)、变异与环境选择的过程而演化。举例而言,某个人类大脑中的观念(模因),经由模仿或是学习复制到不同人的大脑中。而经过复制的观念并不会与原来观念完全相同,因此产生变异。这些相似但是有所不同的观念,则在散布时互相竞争,不同的内容影响其散播能力,因此出现类似天择的现象。
道金斯最初创造模因一词,是为了在基因之外,延伸演化的概念。这个概念后来被心理学与社会学等学门应用,被一些学者用来描述文化传递的机制。目前模因的概念并没有广为接受的定论,对于模因的定义或适用的物种,以及是否足以解释文化变迁过程,都有所争论。
一般对文化的了解是文化如何被人相信,但模因学则认为文化如何吸纳信徒。模因学指出多人相信的东西只代表是强的模因,与真假并没有绝对关系。
不同于基因只能在基因体内复制或是由父母遗传至子女,模因通过宗教、手势、知识等在人脑间传播。其中父母传播给子女时,因为孩童吸收能力强、信任父母、且大部分时间皆接触父母,所以传播的资讯完整度较佳,但速度受限于生育的速度。
是指令人信奉的能力或称说服能力,只有散播是不足够的,模因存在于信徒的信奉,模因必有一定的说服能力,能保有模因不被其他模因逼走和增加新的信徒。
是指散播的倾向,即是模因令信徒向他人散播能力。这跟模因内容的“重要性”和传播所得利益有关。[1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