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特部蒙古语ᠬᠣᠢᠳ西里尔字母хойд,原意为“”)是明清时期蒙古的一部落,姓伊克明安氏蒙古语ᠶᠡᠬᠡ ᠮᠢᠩᠭᠠᠨ鲍培转写ikmingγ+a[1]。蒙古史籍《萨拉图吉》(大黄史)记载,辉特部源于“林木中百姓”的斡亦剌惕(外剌、瓦剌)部落首领忽都合别乞的两个儿子亦纳勒赤(哈答)和脱劣勒赤的后裔。而德裔俄罗斯博物学家彼得·西蒙·帕拉斯于18世纪在圣彼得堡用德文出版的资料汇编《蒙古历史资料汇编》和《黄史》及《蒙古游牧记》的说法不同,其中提到辉特部的始祖札巴甘墨尔根(Yoboghon mergen)是比成吉思汗早三代的英雄,因遭契丹(中国)记恨被杀,卫拉特后分为五部。明代末年辉特部游牧于阿尔泰山一带,长期遭土默特喀尔喀万户的袭击,后附属于厄鲁特四部中的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西迁后,辉特部迁至塔尔巴哈台一带,取代土尔扈特成为厄鲁特四部之一。另有一支迁居青海清代中期辉特部内附,成为外札萨克蒙古的一部。

乾隆初年凖噶尔汗噶尔丹策零死后,准噶尔部发生内乱。乾隆十九年(1754年),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2]被准噶尔汗达瓦齐所败,不得已归附清朝,被封为亲王。乾隆二十年(1755年)春,以阿睦尔撒纳为定边左副将军,从定北将军班第西征达瓦齐。清军攻破伊犁后,乾隆皇帝封阿睦尔撒纳为辉特汗,晋封双亲王。但阿睦尔撒纳并不满足,而以卫拉特四部总汗自居,意图谋反。班第察觉后密奏朝廷,于是乾隆皇帝命阿睦尔撒纳赴热河朝觐。阿睦尔撒纳行至乌伦古河时,借口暂归治装,将副将军印交予额林沁多尔济,潜回塔尔巴哈台起兵反清。朝廷派成衮札布兆惠等前往平叛。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阿睦尔撒纳兵败,逃奔俄罗斯,不久病死。早先归附清朝且未参与阿睦尔撒纳叛乱的辉特部落,分别隶属于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杜尔伯特部。青海辉特部编为一旗,隶属于西宁办事大臣

favicon
2 sources

清代辉特部各旗

  • 青海辉特南旗:纳木占后裔。雍正三年(1725年)封辉特台吉纳木占四世孙贡格为札萨克一等台吉,九年(1731年)晋封辅国公
  • 辉特旗(附札萨克图汗部):罗卜藏后裔。乾隆三十年(1765年)封辉特台吉罗卜藏之孙、噶勒丹达尔札之子拉克沁噶喇为札萨克一等台吉。
  • 辉特下前旗(附杜尔伯特左翼游牧):初由汗车凌女婿达玛璘所统。
  • 辉特下后旗(附杜尔伯特右翼游牧):初由达玛璘叔父罗卜藏所统。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