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报小说英语Spy Fiction),又称间谍小说,也有人称政治惊悚谍报惊悚,主要描写情报世界里,间谍的生存抉择与情报组织之间的互斗,此一类型小说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些先进的情报局成立后逐渐成形,小说内部通常有深含洞察力的见解、政治场面在小说当中。场景通常设定在异国,并利用精巧的技术揭发或击败外国敌人[1][失效链接]

谍报小说的全盛时期在冷战时期,由于冷战时期,美、苏双方的暗地较劲,便使的作家们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但是自从冷战结束 (公元1989年11月柏林墙拆墙),谍报小说就逐渐衰微,一直到2001年的美国911恐怖攻击事件之后,谍报小说才再度兴盛起来,反而成为时代的趋势。

favicon
1 sources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早期的谍报小说包括詹姆斯·库柏所写的《The Spy》(1821年)以及《The Bravo》(1831年)、鲁迪亚德·吉普林根据大博奕所写的《Kim》(1901年)、艾玛·奥希兹所写的《红花侠》系列,或著是罗伯特·厄斯金·契尔德著作的《The Riddle of the Sands》,这些都是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谍报小说著作。

而著名小说家柯南·道尔,虽然他所写的是推理小说系列,但其实也有些可算是早期谍报小说的范例,例如《海军协定》、《布鲁斯·柏丁顿计划》以及《最后的寒暄》,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案件也涉及到谍报互斗的范围。

约瑟夫·康拉德所写的《密探》(1907年)对于谍报活动有很深刻的描述,对于个人及大众而言,这本书可说是谍报小说的经典。内容叙述一般革命组织打算派遣恐怖份子炸毁格林尼治天文台,最后的结果是阴谋失败但同时也发现了一连串的阴谋。

此时期作品最广为阅读的作家便是威廉·勒奎斯,他写作的通俗散文还曾经被归类到二手书店去,不过最后成为了当时大不列颠最畅销小说作家。至于当时第二名最畅销谍报小说作家为艾德华·菲力普·欧朋海默,他们两人在1900年到1914年期间一共写作了超过一百本以上的谍报小说,不过他们写作的俗套小说被认为在文学上只有一小点的功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认为最卓越的谍报小说作家是约翰·布臣,他是一个技巧性的宣道者。他的小说对于战争的描写相当的好,也就是文明与蛮族之间的冲突。他最有名的笔下人物理查·汉奈以及系列作《三十九级台阶》、《绿披肩》以及其他续集,布臣的小说到现在仍然有在印刷当中。

1917年,法国小说家加斯东·勒鲁写下了法国第一本谍报惊悚小说,他也创造出了笔下神探约瑟夫·胡尔达必。

第二次世界大战

谍报文学的多样性以及强度在两次的世界大战之间已日益明显,并于二战时期逐渐成熟。二战时期首次出现的小说为退休情报员威廉·索默赛特·毛姆所写作的《Ashenden》,正确地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谍报行动,而另一位英国旧有情报员坎普顿·麦坎基,则写出了一部成功的谍报讽刺小说。小说家艾瑞克·安伯勒写下常人能够理解的谍报小说《Epitaph for a Spy》 (1938年)、《双面狄米崔》 (1939年)、《Journey into Fear》 (1940年),而安伯勒首先引进左派观点的写法也让安伯勒以此闻名。

1939年,英国女作家海伦·麦肯恩写下生平首部谍报小说《Above Suspicion》,接下来展开45年之久的职业写作生涯,作品的快节奏以及复杂的情结获得高度赞赏,她其他著名的作品包括《Assignment in Britanny》 (1942年)、《Decision at Delphi》 (1961年)以及《Ride a Pale Horse》 (1984年)。

1940年,英国作家曼宁·柯尔写下笔下主角汤玛斯·艾宾史东·汉伯顿系列的第一本小说《Drink to Yesterday》,小说地点设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续集背景设定在纳粹德国或是二次大战时期的英格兰,柯尔的作品都以较轻松的笔调描写事态的严重性。二次世界大战后,柯尔的作品普遍被认为通俗小说,随着时间逝去也逐渐暗淡。

冷战时期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时期,对于谍报小说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早期1950年代时,作家戴斯蒙·柯瑞创造了一名拥有“杀人执照”的干员。而格雷安·葛林也借由自己对于英国秘密情报局的真实经验,写下了一系列左派、反帝国主义的谍报小说,包括故事背景于南亚的《沉静的美国人》 (1955年)、比属刚果的《痳疯病人》 (1961年)、海地的《The Comedians》 (1966年)、阿根廷的《The Honorary Consul》 (1973年)、伦敦的《The Human Factor》 (1978年),不过葛林恩最著名的作品是《Our Man in Havana》 (1959年)。

早年冷战的谍报员代表为詹姆斯·庞德,为伊恩·佛莱明所创作的角色,不过随着佛莱明创造庞德的成功例子,很快的就有其他作家创造出了一些与庞德不同特色的英雄人物,最著名的例子为约翰·勒卡雷和连·丹顿,他们创造出的范例并没有1930年代作家对于谍报活动的不了解,举例而言,为了对照与庞德的不同,勒卡雷笔下的情报员乔治·史迈利,他的太太就与庞德一样风流。而腓特烈·弗西斯以及肯恩·福乐特以历史事件的妥善使用获得肯定。另外亚当·霍也创造出以英国情报员魁勒为主角的系列故事,首部作品为《The Quiller Memorandum》,除了有文学意义外,同时也研发间谍情报技术。

在这时期,谍报文坛长期由英国作家当霸主,而美国作家唐纳德·汉米尔顿首先打破这个局势,他出版的《Death of a Citizen》、《The Wrecking Crew》,让反间谍杀手麦特·海姆登场,该书也引起一连串效应,包括漫画、电影纷纷出笼。1971年,美国作家罗勃·陆德伦的出道作《纳粹档案》在平装本销售上创下佳绩,开创了陆德伦的写作生涯。广泛来说,陆德伦是当今普遍认为开创谍报惊悚为先河,并且获得高度赞赏以及仿效的对象。1984年,汤姆·克兰西的《猎杀红色十月号》在市场上造成大轰动,并且改编成电影。虽然同一时期的威尔士作家克雷格·汤玛斯也在1977年出版科技惊悚小说《Firefox》,但是依然没有克兰西那样出名。

1960年代同样也是谍报电影大量出产的时代,范畴包括科幻性的詹姆斯·庞德系列,到较为现实的《冷战谍魂》及《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约翰·勒卡雷同名小说改编),以及商业性的《The Quiller Memorandum》。

间谍的形象也同时被电视系列剧刻画,例如1954年詹姆斯·庞德的《皇家夜总会》,1960年代的《The Man from U.N.C.L.E》、《Danger Man》以及《I Spy》。不过1960年代后期,间谍成为了被讽刺的对象,尤其以电视剧《Get Smart》为例。1980年代早期,《The Sandbaggers》则呈现出了官僚体制下的谍报观点。

1970年代以及1980年代,CIA旧有干员查尔斯·麦卡瑞写下了几本高关注的谍报小说,例如《The Tears of Autumn》就以优良的文采描写其中悬疑的谍报技术。

冷战过后

冷战结束后,作家诺曼·麦勒借着对于美国情报界的长期观察,写下长达1300页的长篇小说,并且在苏联解体的1991年出版。

铁幕政权的垮台,而共产党急需西方国家的资金,但是他们并不接受美式民主。苏联解体,而接下来的俄罗斯也并不是那么好相信。CIA的存在成了问题,美国国会甚至隆重地讨论此案,也因此谍报文学急速衰退。有鉴于谍报文学即将结束,《纽约时报》取消了长期的谍报文学专栏。

虽然谍报文学面临严重低潮,但是在冷战时期受欢迎的作家还是继续出版,相信谍报文学还是能复苏。成功的作家扣除上述所说的,还有尼尔森·戴米尔、W·E·B·葛利分以及大卫·摩瑞尔。

此时,主编们也在谨慎筛选初出茅庐的作家,只有少数作家的作品能够出到精装本,这其中的包括美国作家约瑟夫·芬德的《莫斯科俱乐部》 (1995年)、盖尔·琳姿的《假面行动》 (1996年)以及丹尼尔·席瓦的《The Unlikely Spy》 (1996年);英国作家查尔斯·柯明的《A Spy By Nature》 (2001年)、汉瑞·波特的《Remembrance Day》 (2000年),基本上他们都是冷战结束后出类拔萃的作家。

911事件后

2001年,911恐怖攻击事件的发生,使得国际情势转向。恐怖主义的余波,也重新唤起了大众对于国际情势的求知欲望。小说本身就是大众相当喜爱的事物,不仅仅是从阅读中获得乐趣,更能够从中获取知识。很快的谍报小说再度崛起,其中的需求不仅仅是复苏而已,而在于反应出大众对于现实生活国际情报运作情况的注意。

约翰·勒卡雷以及腓特烈·弗西斯都重新回到谍报小说的领域并且继续出版新作,目前有许多来自欧洲以及美国的作家都在谍报小说的文坛活跃。在美国,《纽约时报》的畅销排行榜经常由惊悚型的小说独占鳌头。

终于在2004年,一个国际的惊悚作家组织成立了-国际惊悚作家组织 (International Thriller Writers,简称ITW)。ITW在2006年6月首先举办了国际的惊悚作家会谈,隔年7月再度举行,同时,全球第一个间谍主题乐园-“Spyland”在法国里昂预定开幕。

近年来有关于谍报的主题电影,包括《神鬼认证系列》以及汤姆·克鲁斯主演的《不可能的任务》系列,或是007的最新电影《007首部曲:皇家夜总会》都大受欢迎。而史蒂芬·史匹柏执导的《慕尼黑》则是大受好评,获得5项奥斯卡的提名。乔治·克隆尼的《谍对谍》或是改编自勒卡雷同名小说的《疑云杀机》,都有获得国际性的大奖。

谍报小说目前也朝向一个新方向发展,也就是电玩游戏。以谍报为主题的电玩游戏主要让玩家变成间谍,渗透敌方组织进行破坏、侦查的工作,《潜龙谍影系列》为首开谍报游戏概念先河的游戏,之后像是《间谍游戏》等,都是以复杂的谍报、阴谋为剧情主线,并且以类似电影上的方式呈现。有些游戏例如《霹雳娇娃》以及《霹雳娇娃2:谍影神踪》,其游戏内容兼备幽默感以及1960年代的流行事物。《邪恶天才》背景设定在60年代,与其他谍报游戏不同的是,玩家主要担任反派角色,同时这款游戏也是即时战略的类型。

不论读者、作家、主编甚至情报局内部的分析师、干员、职员等,都相当享受谍报文学的娱乐性,那种在冷战后近乎死亡的感觉对于大众相当的新鲜。随着恐怖主义与强权国家的对抗没那么早消弭,谍报文学的需求也不会那么简单就结束掉。

代表作家

参见

  • 谍报小说作家列表
  • 科幻谍报人员列表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