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屏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翠屏河

翠屏河(英语:Tsui Ping River[1]),活化前称为观塘明渠(简称观塘渠;英语:Kwun Tong Nullah),亦称翠屏明渠(英语:Tsui Ping Nullah)、翠屏道敬业街明渠(英语:Tsui Ping Road/King Yip Street Nullah[1],上游已加盖成暗渠,下游露天部分长度约1,000[2]香港主要明渠之一,位于九龙观塘区翠屏道敬业里一带。

Thumb
敬业街旁的观塘明渠
Thumb
敬业里旁的观塘明渠

历史

观塘明渠是一条人工渠道,1947年,亚细亚火油公司晒草湾填海建立储油库,1955年,政府开始在官塘湾填海发展工业区[3][4],两片填土地之间成为渠道,引领起源于新界西贡区大上托附近山谷的溪流,流经秀茂坪邨翠屏邨,由观塘游泳池一带开始为人工露天渠道,沿翠屏道、敬业里、敬业街,最后在伟业街一带流出九龙湾

规划活化

随着观塘重建启德发展计划启动,市区重建局的顾问完成观塘区的“市区更新地区愿景研究”,建议利用生化除臭改善明渠水质,并设置水闸控制水流量以发展水上活动,将明渠发展为可供市民近距离接触的河道。[5]2015年初,渠务署表示会参考新加坡碧山公园(Bishan Park)经验,研究发展河道公园及蓄洪湖泊在港是否可行,河道底部会铺设天然大石,笔直的明渠会变成蜿蜒水道,以及于河道两旁增建行人天桥、河岸步道及绿化平台,让市民在旱季走近河道,进行近水活动,例如沿河流两岸漫步,甚至嬉水。[6]

至于环保连接系统亦有可能沿敬业街及敬业里上方兴建高架桥[7];原因是若取道开源道,要永久封闭一条行车线,影响交通、通风及消防通道,故政府保留此选项,缺点是距离观塘站较远。不过政府2020年施政报告已经取消兴建环保连接系统计划,改为以“多元组合”取代。

为配合“易行九龙东”,渠务署计划在河畔建造行人通道、跨河行人通道和园景平台,加强沿河与周边范围(包括翠屏河花园)的连系,工程最快于2020年初展开[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其中,翠屏河花园第一期率先在2018年11月5日启用。第一期占地3300平方米,设有一个有盖多用途广场、长者健体园地、特色草坡,以及一座设有洗手间、育婴室及其他附属设施的建筑物。花园第一期为重置毗邻的成业街休憩花园而建造,而位于成业街与敬业里交界的成业街休憩花园已于同日关闭以便拆卸[9]

Thumb
翠屏河花园第一期

活化工程于2020年7月3日展开,耗资13.42亿港元,预计于2024年启用,总面积5800平方米[10]

活化翠屏河工程近敬业街一段于2024年12月12日启用。工程完成后在河道两旁安装了75个“下水水”摆设作为装饰,另有“浮蓱”灯饰、印有翠屏河字样的特色渠盖以及翠屏河吉祥物“翠屏雀”等等。其中“浮蓱”灯饰由建筑师设计,其“蓱”字并非“萍”字,而是采用了呼应翠屏河的“并”字。“浮蓱”晚上会亮灯,让光影映射在河面上[11]。河道设置人工浮岛以及园景平台,其中人工浮岛是香港历史上首次在明渠上安装人工浮岛。其连接翠屏河两岸,设有绿色植物和座位,并会随潮汐而升降。一旦遇上八号台风信号等情形则会关闭[12]。翠屏河亦设立了6条跨河通道,每条约10米长,分别设有座位以及园景平台。河道下游设立了观心园,并以“明阵”作为装饰。河道亦栽种了植物和生态装置,比如红树林、人工湿地、生态墙、岩石池、潮汐池以及鸟杆,以冀吸引更多包括小白鹭等生物栖息[13][14]。同时,河道设有智能水闸和旱季截流器,负责调节水位以及堵截恶臭的污水并送至污水处理厂。水闸升起时更会形成小型瀑布[15]。渠务署同时将河道挖深了0.2至0.7米,及加装1.2米高的挡水板,足以应付200年一遇的暴雨[16][17]。河道两旁保留了50棵细叶榕,以形成观塘区内的林荫走廊[18]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