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番雅书》(希伯来语ספר צְפַנְיָה‎)是《希伯来圣经》中的一卷先知书,天主教译为《索福尼亚》,在基督教传统中被列为《旧约圣经》第36卷,记载犹大王国末期的贵族子弟西番雅的预言和相关情况。这本书警告犹太人不要离弃他们祖先的上帝耶和华,耶和华将对以色列和列国作出正义审判,否则他们将会失去上帝子民的地位,以及祂允诺对外邦和以色列的拯救。这本书的信息影响了犹大国的国王约西亚,在全国开展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废除偶像崇拜运动。

事实速览 犹太教《塔纳赫》, 妥拉 ...
犹太教圣经正典塔纳赫
基督教旧约圣经
目录
转到《新约圣经》目录 →
关闭
事实速览 此外东正教会还接受的次经, 主题:圣经 ...
关闭

本书背景

犹大王约西亚在位的早期(公元前659-629年),当时国内的巴力崇拜十分猖獗,一群“异神祭司”带头从事违反摩西律法的崇拜。先知西番雅所宣布的信息令耶路撒冷的居民大感震惊。虽然西番雅很可能是希西家王后人而属于犹大王族,他对当时国中的情况却提出猛烈的抨击。(西番雅书1:1,4)他所发出的是个毁灭的信息。上帝的子民已变得非常悖逆,唯独耶和华才能够在他们当中把纯真崇拜复兴过来,并且祝福他们,使他们“在地上的万民中有名声,得称赞”。(西番雅书3:20)西番雅指出唯独依赖上帝之助,人才有可能“在耶和华发怒的日子⋯⋯隐藏起来”。(西番雅书2:3)他的名字西番雅的意思是“耶和华已隐藏(珍藏)”。

西番雅的努力产生了成果。年仅八岁便登基作王的约西亚于他在位的第12年采取行动“洁净犹大和耶路撒冷”。他清除谬误的崇拜、修复“耶和华的殿”,并恢复守逾越节[1]可是约西亚王的改革只维持一段短暂的时期,因为在他之后继位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均“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历代志下36:1-12)这一切应验了西番雅的话:“我⋯⋯必惩罚首领和王子,⋯⋯及将强暴和诡诈得来之物充满主人房屋的[人]。”[2]

公元前648年,即约西亚王在位第12年,之前不久,“耶和华的话临到⋯⋯西番雅。”第一节经文说明他在犹大说预言,他在书中对耶路撒冷及其风俗所作的详细描述也显示他当时在犹大居住。书中的信息含有双重意义,一方面令人十分惊骇,另一方面则予人安慰。它的内容主要论及耶和华那迫在眉睫、大而可畏的日子,但同时也预告耶和华会复兴一群卑微的百姓,“他们必投靠我参看耶和华的名。”[3]

本书和历史记录

在西番雅发出预言40多年之后,耶路撒冷在公元前586年遭受毁灭。这件事在历史上稽稽可考,圣经本身也含有内在的证据证明这场毁灭甚至在细节方面也完全应验了西番雅的预言。耶路撒冷遭受毁灭之后不久,耶利米哀歌中把亲身经历的各种可怖景象一一记下。将几篇记录细加比较,事实证明西番雅所含的信息的确是真确的。西番雅警告人务要在“耶和华的烈怒未临到你们⋯⋯以先”衷诚悔改,而耶利米则指出事情已实际发生,说:“耶和华⋯⋯倒出了祂的烈怒。”[4]西番雅预言耶和华“必使灾祸临到人身上,使他们行走如同瞎眼的,⋯⋯他们的血必倒出如灰尘。”(西番雅书1:17)耶利米透露这乃是确凿的事实:“他们眼瞎盲盲,在街上乱走,污染着血。”[5]

历史记载显示摩押亚扪亚述及其首都尼尼微等异教国家遭受毁灭的经过,过程正如西番雅所预言的一般。那鸿预言尼尼微必遭毁灭[6],同样,西番雅也宣告“耶和华必⋯⋯使尼尼微荒凉,又干旱如旷野。”(西番雅书2:13)这场毁灭十分彻底,不及200年后,历史家希罗多德(Herodotus)撰文论及底格里斯河时将其称为“尼尼微城曾一度屹立其上的大河”。[7]约在公元150年,希腊作家卢奇安(Lucian)写道:“该城现已无迹可寻。”[8]《新西敏圣经辞典》[9]指出,进侵的大军“因底格里斯河水位突然大涨而尽占其利,河水把大幅城墙冲走。⋯⋯那地变成如此荒凉,以致在希腊和罗马时代,尼尼微城在人们听来差不多有如神话一般。但其实整座大城如同废物一般埋在土墩里。”同一卷书的第627页透露,摩押也按着所预言的方式遭受毁灭:“尼布甲尼撒征服了摩押人。”此外,约瑟夫斯也曾报导亚扪亡国的经过。[10]以整个民族而言,摩押人和亚扪人最终均完全灭绝。

内容大纲

  • 攻击罪恶,预言审判(1:1–2:3)
    • 谴责百姓的罪。
    • 预言审判大日的景况。
  • 宣告以色列之罪恶与惩罚(2:4–3:7)
  • 应许的祝福 (3:9-20)
    • 余民被召集。
    • 选民复兴之喜乐。

主要内容

耶和华的日子迫在眉睫

(覆盖西番雅书1:1-18)开头作者发出一个毁灭的宣布:“耶和华说:‘我必从地上除灭万类。’”(西番雅书1:2)人畜都无一幸免。崇拜巴力的人,异神祭司,在房顶敬拜天上万象的人,那些又敬拜耶和华又拜玛勒堪的人,以及那些离弃耶和华而不寻求祂的人,这些人都必全被剪除。预言者说:“你要在主耶和华面前静默无声,因为耶和华的日子快到。”(西番雅书1:2-7)耶和华已预备了祭物。所有首领,施强暴、好行诡诈的人及一切漠不关心的人都难逃惩罚。他们的金银财物会完全化为乌有。耶和华的大日子已迫在眉睫!“那日是忿怒的日子,是急难困苦的日子。”凡得罪耶和华的人,他们的血必倒出如灰尘。“当耶和华发怒的日子,他们的金银不能救他们。”祂的愤怒如火,必吞灭全地。[11]

要寻求耶和华;列国必遭受毁灭

(覆盖西番雅书2:1-15)一切谦卑的人当趁着那日子尚未如风前的一般过去以先,“寻求耶和华,当寻求公义谦卑,”这样你或者“在耶和华发怒的日子可以隐藏起来”。(西番雅书2:3)耶和华宣布非利士人之地有祸了,这地后来“必为犹大家剩下的人所得”。骄傲自大的摩押和亚扪必荒凉像所多玛蛾摩拉一样,“这⋯⋯是因他们骄傲,自夸自大,毁谤万军之耶和华的百姓。”他们的神必与他们一同灭亡。(西番雅书2:7-10)耶和华的“刀”也必临到古实人。北方设都于尼尼微的亚述必沦为荒凉的旷野,成为“叫人惊讶之地”,“凡经过的人都必摇手嗤笑她。”[12]

悖逆的耶路撒冷承担罪责;谦卑的余民蒙福

(覆盖西番雅书3:1-20)悖逆、暴虐的耶路撒冷城有祸了!她的首领是“咆哮的狮子”,她的预言者是“诡诈的人”,这些人没有信靠自己的上帝耶和华。她的居民不会畏惧耶和华而接受管教,因他们“从早起来就在一切事上败坏自己”。(西番雅书3章3节、4节及7节)耶和华已定意招聚列国,将祂的烈怒倾浇在他们身上;祂的愤怒如火,必消灭全地。耶和华“必使万民用清洁的言语好求告我──耶和华的名,同心合意地事奉我”。(西番雅书3:9)那时一切矜夸高傲之辈都必被除灭,一群行事公义、谦虚卑微的余民必因耶和华的名得到护庇。歌唱、欢呼、喜乐之声会响彻锡安,因以色列的王耶和华在他们中间。届时不要惧怕,不要手软,因耶和华必施行拯救,爱护他们,为他们欢喜快乐。“我使你们被掳之人归回的时候,就必使你们在地上的万民中有名声,得称赞。这是耶和华说的。”[13]

基督教观点

新教观点

约西亚王是听从西番雅的警告信息而得益的人之一。他大力推行废除偶像崇拜运动,结果发现了由于耶和华的殿年久失修而遗失了的律法书。约西亚从律法书上听到不服从的悲惨后果时大为忧伤。这件事正是西番雅所预言的,但现在却从另一位见证人──摩西的口获得证实。约西亚于是在上帝面前谦卑自抑,结果耶和华应许预告的毁灭不会在他的日子临到。[14]但是这种情况未能保持很久,因为约西亚的儿子们没有跟从他所立的好榜样。不过,对约西亚和他的百姓来说,留意“临到西番雅”的“耶和华的话”的确极为有益。[15]

马太福音中的引用

耶稣登山宝训中说了一些和西番雅的劝告十分相似的话,由此表明他同意西番雅是上帝的真先知。西番雅在书中第2章第3节所提出的劝告是:“世上遵守耶和华典章的谦卑人哪,你们都当寻求耶和华,当寻求公义谦卑。”耶稣的劝告则是:“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马太福音6:33)先求上帝的国的人必须小心不要冷淡下来。西番雅便警告人务要提防这个陷阱;他抨击“那些转去不跟从耶和华的,和不寻求耶和华也不访问祂的”人,“他们心里说:耶和华必不降福,也不降祸。”(西番雅书1:6-12)保罗在写给希伯来人的信中也谈到审判日的来临,并警告人不可畏缩退后。他补充说:“但我们不是那些后退以致灭亡的人,而是有信心以致保全生命的人。”[16]预言者对那些谦卑地怀着信心热切寻求耶和华的人而非对一些半途而废或缺乏体会的人说:“你们或者在耶和华发怒的日子可以隐藏起来。”因为最终的得救有赖于个人所采取的途径。(马太福音24:13)也就是说不能倚仗上帝的怜悯而放肆。西番雅的预言无可置疑地指出,那日子会非常突然地临到一般始料不及的人。[17]

拯救的信息

这本书向得罪耶和华的人提出毁灭的信息,但对一切愿意悔改“寻求耶和华”的人却提出幸福的前景。愿意悔改的人可以鼓起勇气来,因为西番雅说:“以色列的王参看耶和华在你们中间。”现在绝不是锡安应当畏缩害怕或闲懒怠惰的时刻。反之这乃是要全心信赖耶和华的时刻。“祂是施行拯救,大有能力的主。祂在你中间必因你欢欣喜乐,默然爱你,且因你喜乐而欢呼。”那些“先求他的国”而仰望祂的仁爱保护和永远祝福的人快乐了。[18]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