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一种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虎头海鵰(学名:Haliaeetus pelagicus、Steller's Sea Eagle)[2]是鹰科中的一种大型的猛禽。虎头海鵰是现时所知全世界平均最重的鹰,平均每只重约6.8公斤。
虎头海鵰在堪察加半岛、鄂霍次克海沿岸、黑龙江、库页岛北部及俄罗斯尚塔尔群岛(Shantar Islands)一带进行繁殖。大部分虎头海鵰在冬季来临时都会往南迁至日本千岛群岛和北海道越冬。这说明了虎头海鵰比白尾海鵰更不具流浪性,分布的范围亦不及白尾海鵰广泛。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Kamchatka。
虎头海鵰是“海鵰属”中最大型的成员,也是最大的猛禽之一。一般而言,牠们长86.5到105公分,翼展203到241公分(即6.8到8尺)。平均来说,雌性的体重介乎于6.8到9公斤之间,而雄性的体重则仅介乎于4.9到6公斤。但曾经有一些例外的,根据有关的记录,身体最重的一只虎头海鵰重达12.7公斤。
虎头海鵰在IUCN红色名录内属于易危物种(VU)。最主要威胁到牠们的是栖息地的改变、工业造成的污染及过度捕捞鱼类。最近录得的虎头海鵰数量仅约为5,000只,且数量仍在下跌。
虎头海鵰分为两个亚种:指名亚种(H. p. pelagicus)及朝鲜亚种(H. p. niger)[3]。后者咸信是朝鲜半岛的留鸟,除了尾部外,全身的白色羽毛极少。其究竟是否为独立亚种在学界存有不少的争议;牠们可能是一种限制性态型(morph),但在遗传学上并不一定是另外一个族群。然而该族群在1950年代因为失去栖息地和被过度猎杀的缘故,已全数灭绝。
虎头海鵰的亲属关系到迄今为止仍未能确定。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序列的资料暂时显示此物种的祖先曾跟全北极(Holarctic)的海鵰分裂为两个物种。此说法亦得到形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的支持,因为从虎头海鵰的黄眼睛、喙及爪可看出,牠们的这些特征都跟其他像白尾海鵰和白头海鵰这样的北部的海鵰相同。[4]
牠们庞大的体型(参见伯格曼氏法则[5])显示牠们是来自北部的族群的,只是一个亚北极区(subarctic)的族群的变体。
虎头海鵰主要的食物是鱼,尤其是鲑鱼和鳟鱼。除了鱼类外,牠们亦有时会捕猎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也吃腐肉。牠们也会捕猎年轻的海豹。虽然很少有人对其觅食的习性进行研究,但牠们的食物大致跟牠们的近亲白头海鵰和白尾海鵰相同。
虎头海鵰会在数棵树上和数个岩石上筑巢(高度一般约为150公分;直径最多可达250公分)。牠们会不断轮流使用这些巢。2月到3月间的求偶季节过后,虎头海鵰会在4月到5月间开始孵蛋。在这些蛋中,通常每次只有一只能幸存下来。为期约39到45天的孵蛋期过后,幼鸟孵出,其绒羽呈灰色或白色。在成长期间,绒羽会转为棕色的羽毛。约10星期大时,幼鸟会开始学习飞行,在约4到5岁时,牠们才正式开始踏入性成熟的阶段。到了8至10岁时,虎头海鵰才正式长出成鸟的羽毛,此时,牠们亦正式踏入成鸟的阶段。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