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允焄
清朝乾隆二年进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蒋允焄(台湾话: Tsiúnn-ún-kun,?—?),字为光,号霞峯,又号金竹,贵州贵筑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生平
乾隆二年(1737年)登丁巳恩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之后历任江西九江府、福建漳州府等知府。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担任台湾府知府,隔年升台湾道。任内注重民生内政,并建书院。乾隆三十年(1765年)离任。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洲仔尾地区由于春夏两季豪雨泛滥,河水上涨,造成洲仔尾地区来往交通困难。时任台湾知府的蒋允焄遂“捐俸率先”展开防水工程。立有〈新建塭岸桥碑记〉。乾隆三十六(1771)年,升任台湾兵备道的蒋允焄回到洲仔尾,见“堤岸坍塌,桥梁损毁,无有修者”,再度修堤。立有蒋公堤功德碑,现存于台南永康。[1]
纪念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7/%E8%94%A3%E5%85%AC%E5%A0%A4%E7%A2%91.jpg/640px-%E8%94%A3%E5%85%AC%E5%A0%A4%E7%A2%91.jpg)
〈蒋公堤功德碑记〉为纪念蒋允焄于洲仔尾地区捐银造桥所建。日治时期辗转到了三崁店制糖所,1953年时被发现但未受重视,1956年10月17日石旸睢等人至此采集发现此碑后,此碑移至今糖厂办公室前的庭园。[2]
参考文献
传记及研究书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