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日报》(英语:Apple Daily)是香港壹传媒曾在台湾所发行的繁体中文报纸,创办人是黎智英,以香港《苹果日报》为蓝本;自2018年3月起,分为数位及纸媒编辑部,社长陈裕鑫为台湾境内负责人兼纸媒总编辑。由于营运上亏损持续,于2021年5月17日发行最后一期纸本报纸后于次日停刊,集中发展线上新闻网[3]。2022年8月31日,“台湾苹果新闻网”公开承认的新买家潘杰贤召开记者会,表示原订交易案无法进行,宣布成立新平台“壹苹新闻网”,延揽96%台苹在8月底遭资遣的员工,并宣布将坚守“五不一绝对”原则。

事实速览 《苹果日报》 Apple Daily, 类型 ...
《苹果日报》
Apple Daily
Thumb
Thumb
台湾《苹果日报》总社
类型日报
版式宽板
持有者壹传媒
(2003–2022)
创办者黎智英
出版商香港商苹果日报出版发展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
主编陈裕鑫
创刊日2003年5月2日
停刊日2021年5月18日(纸本)
2022年8月31日(网站停运)
政治立场黄色新闻
自由主义
语言繁体中文
总部 中华民国台湾台北市内湖区行爱路141巷38号
发行量每日平均销量96,471份(2019财年)[1]
售价报纸停刊前:新台币20元
美廉社购买则为新台币18元
全联福利中心购买为新台币16元
莱尔富在每日下午1点后购买为新台币16元[2]
网站tw.appledaily.com(已停运)
关闭

创办缘起

《苹果日报》的名称是由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所提出,他认为:“假如夏娃当初不是咬了禁果一口,世上就没有罪恶,也没有是非,当然也不会有新闻。”[4]因此将报纸命名为《苹果日报》。

创办口号与推销

台湾行销策略

台湾《苹果日报》创刊时宣传口号为“一咬上瘾”,最初的广告代言人为香港女艺人锺丽缇。锺丽缇全裸俯卧在一堆红苹果上的“一咬上瘾”系列广告,打响台湾《苹果日报》的知名度。后来,台湾《苹果日报》创刊时与培生集团合作,每周日随报附赠双方合制的VCD《苹果派生活美语》、全38辑,主持人为孟广美

台湾《苹果日报》的推出,亦直接打击同系同质的台湾《壹周刊》销路,同时继三重帮财团挟资本优势入主报业《自由时报》后,此役台湾财团报业格局确立,台湾文人报业正式终结。《苹果日报》的最大特色是着重图片以及视觉化之图表,并采用一般报纸所无的全彩印刷(包括分类广告在内),印纸量和周末版的《纽约时报》相若。

历史

  • 2003年5月2日,台湾《苹果日报》创刊,首日零售量超越了当时台湾所有报纸零售总和,以全彩印刷和低于其他报纸的售价快速抢下市场。台湾《苹果日报》甫上市时以新台币5元促销,至6月1日调整至新台币10元,每日实销量约42万份;为了与之竞争,《联合报》、《中国时报》分别于5月1日及5月2日将售价由新台币15元降价至10元[5][6]。因《中时》、《联合》两报跟进降价,台湾《苹果日报》直至2005年9月才将售价调回新台币15元[7],而苹果发行至2008年达到每日52万份。
  • 2009年,台湾《苹果日报》取消在娱乐版上刊登〈电视节目表〉。
  • 2010年12月22日,台湾《苹果日报》网站大幅改版,新版面采响应式网页设计,回应行动浏览需求[8]
  • 2012年9月29日,台湾《苹果日报》员工成立企业工会,通过工会章程,选出理事7人、监事2人,政治中心副主任兼工会筹备会召集人蔡日云当选第一届理事长,诉求与资方签订编辑室公约与签订保障媒体劳工权益的团体协约[9][10]
  • 2012年10月26日,台湾《苹果日报》推出Windows Storeapp[11]
  • 2013年3月,在台湾壹传媒卖盘案衍生反媒体垄断运动后,黎智英表示,他不会再卖台湾《苹果日报》与《壹周刊》等平面媒体。他表示自己将重拾热情并在台湾市场落地生根,让旗下相关媒体更加独立尖锐,使员工和读者有信心[12]
  • 2013年4月18日,《苹果日报》工会与《苹果日报》签订编辑室公约,该公约具有团体协约效力,也是国内第一家平面媒体签订有法律效力的编辑室公约。公约规范劳资共同维护《苹果》公正客观的立场,不受党派、商业或利益团体左右,任何一篇报导都不能被收买,也不刊登伪装成新闻的置入性行销,并要定期检讨疏失。工会也将有权代表编辑部员工向总编辑提出其的重大缺失,要求总编辑正式回复。公约中也针对编辑部员工的人身安全、诉讼扶助等进行保障,提升编辑部工作者的劳动环境。
  • 2014年1月15日,台湾《苹果日报》与公民行动影音纪录数据库上下游新闻市集新头壳苦劳网台湾环境资讯协会环境资讯中心合作:台湾《苹果日报》提供即时新闻版面给上列五家独立媒体发稿,事前不得审查独立媒体发布讯息之标题及内容;未经发稿媒体同意,台湾《苹果日报》事后亦不得任意加以删除或修改独立媒体发布之讯息[13]
  • 2015年1月8日,《苹果日报》工会与《苹果日报》签订团体协约,保障全体员工均享每年12天有薪病假,资方提供劳工每2年1次健检,员工因公涉讼的法律协助等项目,团体协约也规定资方提供会所、协助代扣会费、提供会员会务假等事项。
  • 2016年9月28日,《苹果日报》工会改选,由生活中心组长陈嘉恩当选为第二届理事长。
Thumb
最后一期纸本版苹果日报
  • 2018年12月30日,台湾《苹果日报》宣布从2019年1月1日起调整售价为20元。
  • 2019年4月1日,台湾《苹果日报》网络新闻服务正式更名为《苹果新闻网》(Apple Online)。
  • 2019年4月10日下午三时起,《苹果新闻网》改为会员订阅制,开放免费注册为会员,仅加入“好苹友”的人才可浏览每一则新闻内容。[14][15][16]。截自6月9日,会员人数达317 万1395人。[17]
  • 2019年7月4日起,须缴10元才可维持会员资格,阅读网络新闻。14日,苹果宣布付费会员达10万人。[16]
  • 2019年9月2日起,仅加入月费(120元台币/月)或年费(1152元台币/年)方案的会员,才有浏览新闻的权限。[17][18]
  • 2020年7月1日,《苹果新闻网》取消付费订阅制,原付费会员改为无广告阅览及可以阅览香港《苹果动新闻》等。[19]
  • 2021年5月14日,台湾《苹果日报》宣布自5月18日起停刊纸本,集中资源发展《苹果新闻网》[3]
  • 2021年6月24日,香港停运《苹果日报》报纸、网站及动新闻应用程序,但台湾《苹果新闻网》不受影响。[20]
  • 2022年6月8日,台湾苹果新闻网发出声明,表示已经完成交接大部分同事可以转移至新东家安然留用,并传出此桩交易由17Live共同创办人潘杰贤与香港商人黄浩共同出资以15亿台币收购。[21]
  • 2022年6月14日,清盘中的壹传媒有限公司发布澄清公告,否认出售台湾《苹果新闻网》及其业务。[22]
  • 2022年8月29日,距台湾苹果日报通报台北市劳动局将大量解雇280位员工仅剩2日,30日《苹果新闻网》发布记者会表示,潘杰贤以“壹苹新闻网”承接多数员工,并已经申请“壹苹新闻网”、“Next Apple News”等商标注册,相关App与新闻网站也已经架设[23][24]
  • 2022年8月31日,《苹果新闻网》于深夜停止更新[25]
  • 2022年9月1日,台湾《苹果新闻网》熄灯,传言香港清盘人委任崇正管理顾问负责人会计师薛又玮至台湾苹果日报大楼接管数据库及银行账户。同日,陆委会发布声明稿强调,任何行为如属香港清盘令在台效力之延伸,依法无效;“倘港方执意将恶法黑手伸入台湾,我相关机关将依法立即采取相关作为,阻止恶法之效力渗透来台”。[26]

特色

政治立场

《苹果日报》在敏感政治议题上都有详细的报导及尖锐的评论[注 1][注 2]。在两岸关系报导上,《苹果日报》设有“大陆新闻中心”[27],称呼中国大陆时以“中国”称呼为主,但也会间中使用“大陆”或“中国大陆”,经常使用“中共”之称。

目前于《苹果日报》的“论坛”版中,同时有泛蓝泛绿人士为该报撰写政论文章,例如赵少康的〈赵少康传真〉专栏和林浊水的〈非典型论述〉专栏。《苹果日报》创刊至今曾经连载的其他专栏,有陈文茜的〈我的陈文茜〉专栏、殷乃平经济学研究者(尚有许启智叶家兴杜震华等人)轮流执笔的〈经济人语〉专栏、柯翰默(Charles Krauthammer,《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的〈美国与世界〉专栏(内文经过翻译)、陈水扁执政时担任国家安全会议副秘书长卸任后转任该报顾问的江春男的〈司马观点〉专栏、该报社长杜念中的〈Google地球〉专栏、作家张大春的〈果然有话〉专栏、经济学研究者熊秉元的〈熊出没注意〉专栏、作家王尚智等12人(其他11人为刘静怡谢金河何飞鹏张铁志、殷乃平、柯文哲郭正亮米果胡晴舫马维敏、杜震华)轮流执笔的〈苹中信〉专栏。

娱乐性

由于《苹果日报》由香港壹传媒管理,故带有非常浓厚的壹传媒风格,也就是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之报导方式,且常以大版面之图或照片置于头版,吸引读者;另外,《苹果日报》亦相当重视八卦新闻,常以头版或大篇幅报导之,此一特色常引起台湾社会上对该报纸的争议

其他

  • 台湾其他全国性报纸,在农历新年期间大多会暂停出刊或派送报纸,或是以春节前就编撰好内容出刊。《苹果日报》为台湾首创全年365日皆出刊的报纸。[28]
  • 台湾大多数的报纸都会推出订阅优惠,长期订购会比零售价格便宜;但《苹果日报》是第一家订阅费用比零售价格高的报纸,之前每份售价为新台币10元时,订阅却是每份15元,多出的5元是送报到府的费用。(过年期间停止送报到府服务)因此《苹果日报》是以零售为主。
  • 《苹果日报》的〈暖流〉及〈投诉〉二版皆为其首创,之前台湾报纸皆无此二版。之后《联合报》、《中国时报》及《自由时报》纷纷跟进,读者的媒介近用权获得一定程度保障,各报正面新闻亦开始增多。
  • 新闻内文中出现之非中文人名、地名会有英文标注。
  • 分类广告因对广告格式有规范,故分类广告版面较他报清爽。
  • 《苹果日报》每日刊出之《昨日苹果被发现的错与批评》专栏,使其得以随时修正自己的错别字与报导不当之处。除《国语日报》外,台湾其他各报皆无类似专栏。
  • “壹传媒伦理委员会”邀请外部学者专家出任委员,会同内部委员定期开会讨论包括苹果日报在内之壹传媒台湾媒体是否符合新闻伦理、媒体道德规范,并受理或转介阅听人针对节目、刊物内容的投诉案件。苹果日报并设有“苹果自律委员会公民团体咨询委员”。[29]

内容

台湾《苹果日报》主要内容目前有六个区块,分别为:

更多信息 头条要闻, 苹果国际 ...
头条要闻
头条
要闻
政治
生活
社会
地方综合
法庭
地产
论坛
暖流
投诉与服务
苹果国际
国际新闻
国际要闻
中国新闻
双语天下
财经
财经焦点
证券
国际财经
科技
创业专栏
地产投资
金融理财
6份周报(地产王、家居王、豪宅王、好屋王、基金王及投资王)
娱乐
木瓜霞
体育
体育焦点
大运动场
投打对决
运彩分析
副刊
让我更美
消费高手
今天我最省
厨房DIY
美食ㄔㄔ看
老夫子漫画
人间事
KBOOK
让我自己来(自2013年7月2日起“让我自己来”停刊[30]
关闭

销售量

《苹果日报》为台湾首家接受中华民国发行公信会(ROC-ABC)稽核发行量的报社(其最大竞争对手《自由时报》亦于2007年加入)。由于ROC-ABC在稽核发行量时不列计“免费报”(即免费供自由取阅的报纸),所以台湾各大报纸之中过去仅有《苹果日报》在其报头强调“本报为中华民国发行公信会唯一报纸稽核会员”,后来已在《自由时报》接受稽核发行量之后去除“唯一”二字,暗讽台湾其他报社只敢宣传阅报率有多高,却不敢接受ROC-ABC的稽核发行量。苹果日报自2009年之后已非ROC-ABC会员, 目前销售量已不接受ROC-ABC稽核。

《自由时报》加入中华民国发行公信会后,结果稽核报告证明于2007年3月期间每日平均实销量超过72万份,大幅领先同时期的《苹果日报》约21万5千份,并由公信会正式认证为“稽核期内”第一大报。但《苹果日报》在便利商店的销售量比《自由时报》还高很多(自由时报以订阅取胜),因此台湾报纸的占有率统计数据是:《苹果日报》和《自由时报》互争第一名,而《联合报》、《中国时报》则落于三、四名间竞争。

《苹果日报》、《壹周刊》发行部商务总监陈贵明曾指出:“台湾报纸杂志的灌水发行量,大部分来自赠阅的公关行为;但赠阅的读者不会深入阅读,广告效益自然差。”[31]

《苹果日报》于2008年8月的发行量为每日平均529,391份。[32]

2008年10月,世新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进行的“媒体风云排行榜”结果显示,民众最常阅读的报纸是苹果日报,其中苹果日报在报导最详细、内容丰富多样、最优质等面向皆居领先地位;另外在对个人影响力最大的报纸调查中,苹果日报以百分之十八点五居首位;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也是苹果日报。[33]

争议

花边消息

一般的报纸多以政治、经济、国际等议题作为头版新闻,但是苹果日报的头版则是以本地的八卦新闻、社会新闻为主,且往往以大篇幅报导此类新闻。此特色使许多公众人物对苹果日报抱持反感态度,也使该报多次与被报导人进行法律诉讼。

有读者与民众认为,《苹果日报》的内容有过多无关紧要的花边、八卦新闻,不但与公众利益不相符、也伤害人权。并可能助长社会跟拍风气,引进香港“狗仔队”文化。

《苹果日报》经常独家揭露各种弊端,以及社会的不公平事件,因此也有人认为苹果能勇于揭弊、不畏强权,并能破除偶像崇拜(尤其是对政治明星的崇拜)。而对于招致负面评价的八卦内容,也有人认为这样的新闻正满足社会大众需求,反应时代风气。

煽色腥报导

Thumb
台北市大同区华阴街一栋公寓(华阴街123、125号)外墙上的“拒阅苹果烂报,救救青少年”布条,号召民众拒阅《苹果日报》。

《苹果日报》常将传统上认定为“煽色腥”(或作“腥煽色”,煽情色情血腥。譬如:清凉照、走光照、偷拍照、尸体照、血肉糢糊的照片等)之图片刊出,甚至以大版面刊登在头版。发生社会事件时,《苹果日报》常以逼真的连环插图(示意图),钜细靡遗地描绘事件流程,自杀犯罪及残暴行为也不例外(近几年已显著收敛)。例如台中市长胡志强及其妻邵晓铃车祸受伤,《苹果日报》头版刊载邵晓铃送医照片,已侵犯当事人隐私权人格权。《苹果日报》于2006年11月23日在报上刊登声明道歉,表示将来在车祸照片的选择及处理上会更加谨慎。

对于《苹果日报》过度报导社会事件,有人认为可能因此对下一代造成不良影响,或妨碍善良风俗,而且直接刊登此类照片并不尊重被摄影者,也伤害不少人的人权。“苹果化”更成为“媒体品质向下沉沦”的同义词。也有意见认为“煽色腥”的定义见仁见智,不该强以传统观念限制。而且社会大众也有所需求,反应时代风气。

2010年2月27日,《苹果日报》报导,台北市大同区华阴街一栋公寓2楼到4楼外墙悬挂“拒阅苹果烂报,救救青少年”布条号召民众拒阅《苹果日报》;该文也报导,《苹果日报》总编辑马维敏表示,《苹果日报》有需要改进的缺点,但绝非烂报,否则不会成为阅报率全国第一的报纸,而且日前一名大学学测满级分的彰化女中学生更自爆最爱看《苹果日报》,“拒阅《苹果》救青少年的理由,到底是什么?”[34]这布条究竟是谁出资悬挂的,没有人知情。[35]

2015年12月24日,儿少媒体监督连线公布第6届“平面媒体金芭乐奖”得奖者,《苹果日报》以37%得票率达成6连霸,被认为最血腥、过度详述或教导犯罪手法;其他得奖者依序为动新闻(得票率29%)、《中国时报》(得票率13%)、《自由时报》(得票率12%)与《联合报》(得票率9%)[36]

动新闻

苹果日报常为其新闻制作动新闻影片,特色是内容涵盖照片、影片以及动画,有别于其他台湾电视台或网络影音新闻。

报导不实

2009年8月24日,《苹果日报》刊登指挥家温以仁学历造假的不实新闻,[37]导致温以仁失业、离婚、罹患重度忧郁症,甚至考虑过以死明志。[38]经温以仁陆续对爆料者、《苹果》和公部门提告连九败之后,于2013年逆转胜诉,讨回名誉。[39][40]《苹果日报》被高院判决应赔温以仁30万元并刊登道歉启事,[41]但《苹果》实际上仅用当初不实报导1/20的版面刊登了“澄清启事”,未有只字提到“道歉”字眼。[38]

2009年11月2日,苹果日报以“头版”报导士林地检署检察官郑〇〇相关事件,台湾士林地方法院认为苹果日报未经合理查证,于2010年9月判赔100万元,并须4家报纸头版登报道歉。[42]

2016年6月,台湾士林地方法院认为苹果日报未经合理查证,逾越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伦理规范,肆意泄漏警员蔡柏威个人隐私等情事,判赔新台币50万元并须登报道歉。[43]

2017年8月20日,《苹果日报》独家报导8月19日台北世大运开幕夜,在现场丢烟雾弹的是台湾国成员陈仪庭,但抓到陈仪庭的辖区警方却只字未提,让当天在场抗议的反年改团体背黑锅,动机可议。[44]但陈仪庭本人表示,丢烟雾弹的人“完全不是我!”指出李来希脸书分享的苹果即时新闻图片,是8月19日下午4时许拍摄,当时他与另外8名伙伴在世大运开幕场外发台湾旗,但后来意外被到场抗议的3、4百位反年改团体人士包夹,当时现场警方为了将他们与反年改团体隔开,才被拍下这张照片。且该照片的拍摄地点是在敦化北路与台视之间,时间也与现场遭丢掷烟雾弹的时间不符。他当晚也并不知道现场遭丢掷烟雾弹一事,是回到家中打开手机,才被朋友告知自己被栽赃。他也表示,目前已在搜集相关资料和图片,这两天会找律师讨论诉讼策略,向恶意散播假消息的人士提告,其中也包括李来希。[45]

曲解受访者原意

2017年1月31日,《苹果日报》刊登中国研究泰斗黎安友的专访,以〈“台湾国”不存在 黎安友:统一是迟早的事〉[46]为题,引起不少讨论。但黎安友本人发出信函,指出该报导曲解了他的原意,他根本就不相信“统一是迟早的事”,认为台湾的未来是不可预测的。[47]

轶事

由于台湾媒体习惯将“马来西亚”简称“马国”,因此引起了轶事。例如2016年马来西亚羽毛球首要超级赛马来西亚选手李宗伟夺得男单冠军时,台湾《苹果日报》发了一篇〈大马羽球赛李宗伟夺冠 马国明放假1天〉报导(尽管是误报),导致香港艺人马国明成为网络迷因恶搞对像[48]

创造纪录

台湾《苹果日报》上市后所创的纪录:㈠首创全年出报,㈡提供全日无休的读者爆料投诉及服务电话,㈢报界唯一接受中华民国发行公信会稽核销售量、而且每日销售量超过50万份;㈣常居AC尼尔森媒体调查的阅读率排行榜第一名[49]

媒体得奖纪录

  • 世新大学公布“2012年媒体风云排行榜”调查结果,《苹果日报》在阅报率、内容深度、公正客观和信任度等多项被民众票选为第一名,同时也是总评指标成绩中最好、最优质的平面报纸[50]
  • 2010年金芭乐奖有1038名阅听人参与投票,有816位网友(投票率为78.6%)投下苹果日报夺得冠军,而2013年有2075名阅听人参与投票,结果有近七成网民投下苹果日报夺得冠军。2014年苹果日报连续五年得到金芭乐奖,投票率为69.2%,原因内容太暴力、太色情、犯罪内容细莭露骨,儿童有可能模仿,因而不适合儿童阅读[51]

2020 SOPA Awards

更多信息 奖项类别, 参赛作品 ...
奖项类别 参赛作品 奖项[52]
The Scoop Award (独家新闻奖) 荒地金磚2_鋤不動的鑽石田 Land Injustice: Overpriced Farms in Taiwa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大奖
关闭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