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姿势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简称BPPV),又称耳石症[7][8],为一种内耳诱发的疾病[3],患者会有重复性短暂眩晕的症状,头部移动时会感到天旋地转[1],甚至连就寝翻身时都会有晕动感。每次眩晕通常不会超过一分钟[3],患者常会伴随恶心的症状[6]。本疾病为导致眩晕的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1][2]。
良性阵发性姿势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 |
---|---|
内耳骨迷路的外观 | |
症状 | 在移动时会反复性的眩晕[1] |
起病年龄 | 50岁至70岁[2] |
病程 | 持续不到一分钟[3] |
风险因素 | 年龄较长,头部轻伤[3] |
诊断方法 | 在其他可能疾病排除后,头位变换眼振检查结果为阳性[1] |
鉴别诊断 | 迷路炎、美尼尔氏综合症、中风、前庭偏头痛[3][4] |
治疗 | Epley氏耳石复位术或Brandt–Daroff二氏耳石复位术[3][5] |
预后 | 约一至二周可康复[6] |
患病率 | 约有2.4%的人会有此病症[1] |
分类和外部资源 | |
医学专科 | 耳鼻喉科学 |
ICD-11 | AB31.2 |
ICD-10 | H81.1 |
ICD-9-CM | 386.11 |
OMIM | 193007、613106 |
DiseasesDB | 1344 |
MedlinePlus | 001420 |
eMedicine | 791414、1158940 |
良性阵发性姿势性眩晕可能肇因于头部创伤,或单纯发生于年长者,确切原因通常无法找到,可能的致病机转是内耳的耳石松动,本疾病与迷路炎及美尼尔氏症同属于平衡障碍、属于平衡觉异常[3]。诊断本疾病时通常会进行头位变换眼振检查,若为此疾病患者应会出现眼球震颤的情形,同时必须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通常患者不需进行医学照影[1]。
本疾病的常见治疗方式包含Epley氏耳石复位术或Brandt–Daroff二氏耳石复位术[3][5],药物有时会被用于改善恶心的问题[6],有证据显示倍他司汀可能有帮助,但一般不须用药[1][9]。良性阵发性姿势性眩晕并非严重疾病,通常在一至二周后就会消解。但在某些人身上可能会持续再发[6]。
罗伯特·巴拉尼在1921年第一次描述了此病的发生[10]。约有2.4%的人在某个时间点受到影响[1]。活到80岁以上的人,有10%曾受到影响,发病一般在50到70岁之间[2],而良性阵发性姿势性眩晕对女性的影响是男性的两倍[6]。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